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没有任何敌舰能进入中国领海一步,中国海岸防御体系布局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17:1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没有任何敌舰能进入中国领海一步,中国海岸防御体系布局

中国拥有超过18000公里的海岸线,从北到南横跨多个经济发达省份。为了守护这片重要的战略区域,中国建立了一套严密的海岸防御体系。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套体系的布局、装备和技术特点。

一、海岸防御的地理位置在中国

中国的海岸线北起辽宁丹东市的鸭绿江口,南至广西东兴市的北仑河口,全长超过18000公里。东部接壤黄海、东海和南海,这些地区是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因此,在近代历史上,侵略事件往往来自于海洋。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力有限,主要依靠快艇和岸炮来保卫沿 coastline,将长山群岛、庙岛群岛、舟山群岛等 coastal islands 视为第一道防线。长山群岛包括114个大小不一的小岛,位于辽东半岛 southeast 部,可以有效控制黄海南部,对保护辽东半岛国土具有重要军事意义。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与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队总是首先占领长山群岛,然后以此作为跳板进攻辽东半島。

庙岛群岛是连接北京与天津的重要通道。在鸦片战争、日俄战争、日德战争和抗日战争期间,英军和日军均以庙岛群岛为出发点,对塘沽与旅顺展开进攻。舟山群岛由13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浙江和上海的门户。而福建则有1500个各类岛国,其中平坛岛、东山岛及厦门 Island构成了东南沿海的一道屏障。此外,万山群 island保护珠江三角洲以及香港和澳门地区。南沙、新沙以及西沙 distributed groups 则作为南海重要的防御哨所。

从理论上讲, 海洋防卫应依赖舰艇及飞机,而非陆军在岸边守卫。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力尚显薄弱,无法迅速发展海军。因此,决定组建大量海岸炮兵部队以承担沿海防守的职责。到1951年,共成立了13个海岸炮兵团,这些部队被部署在13个港口、4个江河入海口、3条海峡水道以及18个岛屿上。主要装备为缴获的343门美制和日制牵引式加农炮及高射炮。到了1955年,苏联移交了42门JB-13型130毫米岸炮和4门180毫米岸炮,使得岸防火力部队基本淘汰了旧式火器。

岸炮是从舰炮演变而来的,具备远程射击和高射速的特点,并配备火控系统、防护屏障及坚固工事,同时储存有充足的弹药。通常,它们会在沿海、高山或岛屿设立观察点,一旦发现目标,便会引导岸炮进行攻击。首次作战时,在头门山岛附近海域成功击伤了一艘“永”字级扫雷舰,从那以后,没有舰艇敢在白天靠近大陆沿岸。在金门炮战中,岸炮主要用于保护快艇和鱼雷艇快速突袭,并取得了多次胜利,共沉没或损坏敌舰70余艘,以及击落和损伤敌机40多架。然而,大多数岸炮部署于偏僻地区,这里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与此同时,陆军在旅顺、大连、青岛和上海等地设立了兵团级要塞区,部署了众多地面部队,并着重防御方向投入了大量国防资金用于修建沿海防御工事。然而,这种侧重于海岸防卫的战略思路并不适应现代战争。到1960年代初,中国仿制了66年式双联装130毫米岸炮,其射速可达到30发/分钟,每6发炮弹就可以对一艘3000吨级的驱逐舰造成严重伤害。这种岸炮在针对对方中小型舰艇时具有明显优势,但面对美国海军的大型战舰则显得不足以改变其在沿近水域肆意活动的局势。

美国海军从海岸外发动大规模攻击的能力无法被阻挡。相较于传统的两栖登陆侵略,他们更倾向于在远离岸边的位置,利用强大的空中力量对沿海及纵深的重要目标实施猛烈打击。这些打击的范围已经远超出岸炮可以反击的距离,使得敌舰队几乎无计可施,而他们最多只能拦截少数来袭战机。各个岛屿和群岛上的要塞后勤完全依赖运输船进行补给,一旦出现封锁并切断补给线,守卫岛屿的地面部队便会面临缺水缺粮的问题,从而导致不战自乱。因此,在1984年,各沿海要塞区进行了缩编,陆军也不再承担守卫海防的职责。

二、海岸防御的远程策略在中国

岸炮部队全面替换为射程更长的岸舰导弹。1960年,中国成功仿制苏联的“冥河”反舰导弹,并在1963年成立了第一支岸舰导弹大队。到1965年,“上游-1”型舰对舰导弹被改进为“海鹰-1"岸舰导弹,全国陆续组建了多个岸舰导弹团营,逐步取代传统的岸炮。“海鹰-1"和同时发展的“海鹰-2”两种型号的甘艟发射器,射程分别达到了70千米和95千米,其380千克重的战斗部一旦命中,就能使3000吨级驱逐艇失去作战能力,从而显著提升了沿 coastline 的防御范围。

长期以来,美国军舰在中国12海里领海线附近挑衅,现已开始撤离这一区域。上世纪80年代,中国岸防部队逐步装备了射程达到135千米的“海鹰-4”岸舰导弹,这使得控制范围大幅扩大,成为岸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广泛部署于沿海城市、港口及海军基地。然而,这些反舰导弹体积庞大,只能固定在设定的发射阵地。进入90年代初,岸防导弹部队开始引进可装载于运输/发射车上的“鹰击-82”远程驱逐导弹,使其能够根据需要灵活变换发射位置。在21世纪后,又配备了最大射程达280公里的“鹰击-62”远程河道对地打击型舟山火箭以上两种都是亚声速的反舰武器,相对容易被拦截。

第三代鹰击-12B岸舰导弹已开始配备到岸舰导弹部队。该型导弹长度为7米,重量达到3吨,最大速度可达4马赫,射程超过400千米。其采用了10×10的重型越野底盘,上面装有三个品字形排列的大型发射箱,相比鹰击一62发射车多出一个车轴。这款发射车具有极强的野外机动能力,可以在沿海区域开展机动作战,也适合部署在沿海的重要位置。此外,通过搭载的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它能够接收来自指挥所、海上巡逻机、无人机、水面舰艇、预警飞机和海岸雷达网提供的目标数据。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点射、连射或多发齐射,若击中一枚导弹便可使一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失去战斗能力。理论上,一个航母战斗群可以同时抵御数十枚反舰导弹,但岸基导弹营一次性全力发射时则可达到108枚反舰导弹,这个数量足以超过“宙斯盾”系统的拦截能力。同时,岸防导弹部队的防御范围已从原来的40千米提高至300千米以上,使得近海防御出现了弱点。如果敌方的小型舰艇能够突破远程海域的攻击进入领海,该如何应对?中国拥有80多艘022型 missile craft 和50多艘056型轻型护卫舰,可以执行拦截任务。

三、我国的近海防御体系

舰艇不可能随时出现在超过18000平方公里的海岸线,这时候陆军集团军的炮兵旅就能发挥作用。美国海军陆战队早已将M142“海马斯”高机动火箭炮应用于制海作战,并多次通过C-130运输机运送“海马斯”系统,突击外国岛屿以打击移动中的目标。而中国的远程火箭炮在综合技术和战术性能上远超美军所配备的“海马斯”,其中PHL-03式300毫米远程火箭炮最大射程可达到150千米。

射程达到70千米的子母火箭弹在一次齐射中可以投放7752枚聚能装药弹药或60枚末敏弹,其采用的弹道修正制导技术使其精度可达0.41,一次齐射能够造成67.2x10^4平方米的毁伤面积。过去由于有效射程过远,内陆人口密集地区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实弹训练靶场,因此各大战区炮兵旅必须前往西北大漠进行实战打击训练,并不适应东部战区的地理特征。然而,近年来第80集团军和第79集团军已开始将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作为新的实弾训练靶场。央视曾报道第80集团军使用PHL-03式远程火箭炮在渤海湾成功进行了打击机动靶船的实弾演练,其中一发火箭弹准确命中了目标船只。

打击运动目标是炮兵训练中最具挑战性的科目,需要依赖无人机进行侦察与搜索,同时要求其他军种及时共享情报数据。精确的弹道、气象参数计算,目标航向、航速和交汇点的预估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一切都离不开专业战术协同。由于火箭炮的最小射程为40千米,因此炮兵旅需配备射程达到40千米的PLZ-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以填补这方面火力不足的问题。此外,在发射增程底排榴弹时,其最大射程可达70千米,相较于舰炮而言具有优势。一枚155毫米榴弹内装炸药量相当于130毫米岸防豪尔榴弹的一点五倍,因此对于攻击军舰毫无疑问是有效可行的。

近年来,PHL-191远程火箭炮逐渐取代了PHL-03式火箭炮,其能够发射最大射程达到600千米的750毫米火箭弹。如果部署在福建沿海,便能对整个台湾岛实施封锁。此外,该系统发射370毫米火箭弹时,其最大射程为300千米。子母火箭弹具有瞬时高密度的打击能力,并且覆盖范围广泛。当一个火 rocket炮营同时齐发144枚300毫米或96枚370毫米的导弹时,可覆盖数十万平方米,这足以精确命中移动靶目标。尽管聚能装药子弹无法直接沉没敌舰,但其足以严重损坏敌方雷达、通信、导航和武器系统等重要设备,从而削弱战斗能力。

如果火箭炮营首先对敌舰展开攻击,造成敌舰受损后,岸舰导弹紧接着发起进攻,就能够轻松突破敌方的防御系统。火箭炮还装备有WS-64反舰火箭弹,其射程高达280千米,远超任何中型亚音速反舰导弹,并已接近重型亚音速导弹的射程。战斗部重200千克,其威力与中型反舰导弹相当,但成本却低得多。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它们不容易受到干扰。而“伯克”级驱逐舰所携带的“标准”-2防空导弹,每枚价值200万,用于拦截这些火箭是非常不划算的。此外,一艘驱逐艏只能搭载几十枚这样的拦截药剂,即便再加上近防系统,也难以抵挡住来自火箭炮群的一波攻击。

四、严密的海岸防御体系

近年来,中国军方建设了众多卫星及超视距雷达系统,以监控海岸线和公海。同时,沿海地区部署了大量的潜艇、海警、各类水面舰艇、渔船,以及岸基雷达、预警机、巡逻机和无人机,形成了一套涵盖远程、中程及近距离的一体化侦察网络。这一完整的探测体系中,低轨道侦察卫星在200千米高度上具备最远的探测能力,可覆盖63亿平方千米。通过同时运行4颗卫星,它能够实时掌握距离一万千米以外军舰的位置。其次是预警机,在8000米高空飞行时,其覆盖面积可达到1亿平方千米。

岸基雷达由于受到地球曲率的限制,最远探测距离一般为40~50千米,而地波雷达的探测范围可达到3000千米,但对于目标的位置、速度和机动方向难以精确掌控。水面舰艇、潜艇、巡逻 aircraft 和无人机能够依靠自身航程在三千千米之外进行海域扫描。远程侦察所获取的信息将被传回国家级指挥中心进行汇总与分析,该指挥中心负责全国各战区的战场信息管理,可以提前发现数千公里外的潜在威胁,判断其进攻方向及意图,并将动态情报转发给战区级指挥中心。

北海、东海和南海等战区的指挥中心在接到任务后,立即启动探测系统,对目标进行监控,并将具体位置通知邻近的火力指挥中心。中国的海军、空军和火箭军均具备强大的反舰能力,其中,火箭军装备有东风-21D与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以及055型驱逐舰和搭载鹰击-21反舰导弹的轰-6轰炸机,负责实施远程对航母作战。此外,“飞豹”歼击轰炸机及歼-16战斗机也携带空射反舰导弹,与各类驱护艦以及潜艇上的鹰击-62与鹰击-18等构成中程反舰力量。

一旦战争爆发,海防作战体系中最初在远至3000千米以外的海域部署的反舰弹道导弹、潜艇、轰炸机和水面舰艇将形成一个远洋反介入区。层层火力将发动反舰攻击,美军航母战斗群可能需要承受多次打击,才能突破重围进入南海及台湾周边地区。而在近岸几百到十几千米处,则有严密的火力防御系统待命。陆基岸舰导弹发射车将在巡逻机和无人机的支持下获取目标位置,从而提供中继制导,引导导弹准确击中目标。当抵达近岸时,火箭炮便会发挥其作用。

四、总结

中国的海岸防御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即使是北约所有部队联合起来,也不敢在中国沿海发起任何登陆行动或炮击。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7条的规定:“各国船舶享有无害通过他国领海的权利。”因此,日本“凉月”号驱逐舰进入中国领水并不能视为岸防体系存在漏洞。此外,中国 navy 在2015年9月3日以未提前通报的方式穿越了美国阿留申群岛附近水域,而美国政府对此没有做出强烈反应,仅称中国军舰是在行使“无害通过”的权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