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肝硬化:活血化瘀与全身调理双管齐下
中医治疗肝硬化:活血化瘀与全身调理双管齐下
当肝硬化进入失代偿期,肝功能急剧下降,肝移植或许成为患者的救命稻草。然而,面对肝硬化,我们真的无计可施吗?
许多人在寻求肝硬化治疗方案时,忽略了我们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传统医学瑰宝。中医能否治疗肝硬化?答案是肯定的!
回溯至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便已记载了鼓胀症状的治疗案例。此后,金元时期的《兰室秘藏》、东汉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等古籍也均有相关论述。
时至今日,中医已经构建了一套完备且系统的治疗肝硬化及其相关并发症,如腹水的理论体系!
中医治疗肝硬化有什么优势?
- 活血化瘀和软坚散结的双重功效
当前,西医在治疗肝硬化方面尚无特效药物,而中医则在这一领域展现了显著优势。诸如丹参、三七、当归等中药,都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良方。
经过精确的辨证施治与药物加减,这些药物能有效提升血液循环,畅通肝脏血运,进而缓解甚至阻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进程。
此外,针对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的转氨酶升高、腹水等症状,中医还提供了具有保肝降酶、利水消肿功效的药物,全面应对肝硬化带来的各种并发症。
- 缓解肝病引起的其他不适
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观念,不仅关注肝脏本身的健康,更重视全身机能的协调与平衡。在肝炎和肝硬化的影响下,患者可能会经历口干、口苦、失眠、多梦、厌食、乏力、水肿等多种不适。
中医通过细致的辨证,能够在基础药方上灵活加减,以精准缓解这些症状。例如,当肝病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时,中医会采用肝脾同调的治疗策略,以恢复患者的整体健康。
- 调理巩固,避免复发
尽管中医调理的周期相对较长,但其注重的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肝硬化是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因此治疗也需要相应的时间来逐步改善和巩固。
中医治疗通过全身性的辨证论治,力求达到深层次的调理效果,从而避免病情的反弹。相较于追求短期内的快速疗效,中医治疗更注重长期的稳定和巩固,帮助患者节省在反复治疗上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
张仲景的经典方剂
针对不同种类的肝硬化,我们的祖先已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经典方剂。当代医者只需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在这些基础方剂上进行恰当的辨证加减即可。
那么,这些经典方剂有何神奇之处呢?接下来,将以张仲景《伤寒论》中针对肝硬化的一个著名方剂为例,为大家详细解读。
芍药甘草汤
组成药材:白芍药、炙甘草
方剂功效:此方剂能够调和肝脾功能,缓解急性疼痛。
方剂解析:方剂中的芍药带有酸寒性质,可以养血、收敛阴气,软化肝脏并缓解疼痛;而甘草则味甘性温,能够健脾益气,缓解急性疼痛。当这两种药物结合时,它们能够形成酸甘化阴的效果,调和肝脾,展现出显著的软筋止痛作用。
主治:该方剂对于肝硬化患者所经历的腹胀、心悸、气短以及食欲不佳等症状具有良好的缓解效果。在经过临床上的辨证加减后,它还被广泛用于治疗关节疼痛、神经痛、胆结石以及便秘等多种疾病。
加减化裁:对于肝火旺盛并伴有牙龈出血的患者,可以加入龙胆草和川连来清肝泻火;对于气虚的患者,可以加入元参进行补益;当患者出现少量的腹水或胸水时,可以加入车前草和云苓来利水渗湿;对于严重水肿的患者,可以考虑加入牵牛子等药材以帮助排出多余的水分。
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