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宫简史:一座千年道教圣地的历史变迁
三清宫简史:一座千年道教圣地的历史变迁
三清宫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的三清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它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建筑,更是一座集建筑艺术、雕刻工艺和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珍贵文化遗产。
在古代东晋时期(公元326-334,或357-361年),有传说称葛洪与李尚书在三清山的三清宫附近修道炼丹。唐代在此地建立了老子宫观,位于丹井北侧,面向南方,被尊为三清福地。到了宋乾道六年(1170年),王霖出资重修了三清观,供奉三清尊神。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宇因战乱而废弃,遗址遭受损毁。
元代又对三清观进行了重建,增添了石刻艺术,如三清石仙君、葛仙君、李尚书、金童、玉女以及潘元帅的雕像。到了明代景泰至天顺年间(1450-1464年),王祐、詹碧云上山修复并扩大规模,改名为三清宫。然而,清朝嘉庆癸酉年(1813年)的一场大火使三清宫毁于一旦,玉山、德兴两县的方士们筹集资金进行了重建,但规模已远不如前。
现今的三清宫是明代所建,坐南朝北,布局包括前殿、后阁和左右厢房,共两层两进。前殿高达5.38米,后阁地基比前殿高出2.3米,殿宽10.4米,进深19.82米,总面积为206平方米。包括附属建筑在内,整个宫院占地总面积达到了1750平方米。殿内梁、柱、墙、池、门皆以花岗岩精细雕刻,工艺精湛,堪称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宫门上方悬挂的“三清福地”匾额,见证了清同治八年的历史印记,为这座古迹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扩展资料
三清宫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中国江西三清山北部三清福地南侧九龙山口的龟背石上,海拔1533米,是三清山道教的标志性建筑。三清宫东倚聚仙台,南靠九龙山,西邻演教殿,北踞龟背石,占据了三清福地藏风聚水的最佳风水宝地。以三清宫之名命名的三清宫景区是三清山厚重人文景观的荟萃福地,也是三清山道教古建筑群的“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