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运城小学生遭网络诈骗,家长如何护航孩子手机安全?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44:5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运城小学生遭网络诈骗,家长如何护航孩子手机安全?

近日,运城市发生的一起小学生网络诈骗案件再次敲响了警钟。一名小学生在使用家长手机玩游戏时,被不法分子以赠送游戏皮肤为由,诱导添加社交账号,并套取了家长的账号、手机号、邮箱验证码等信息,试图盗走社交账号中的3万元。幸好家长及时发现异常,反诈民警迅速采取保护性止付措施,避免了财产损失。

这起案件并非个例。据统计,近年来针对小学生的网络诈骗案件呈上升趋势,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利用了孩子们对游戏、明星等感兴趣的事物设置陷阱。例如,有小学生因轻信“游戏主播送皮肤”而被骗走5万余元,有孩子因添加“明星好友”而被假警察恐吓转账,还有孩子在“免费领取游戏道具”的诱惑下泄露家长支付信息。

为什么孩子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目标?这背后有其心理学原理。正如哈佛博士希米·康在《屏幕时代:重塑孩子的自控力》一书中所言,孩子们在游戏和视频中获得快乐,会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这是一种能给人带来愉悦感的神经化学物质。大脑会自然记住并渴望更多带来愉悦感的行为,这就是“成瘾”的本质。加之青少年大脑尚未发育成熟,更渴望奖励,而互联网公司则利用这一点,设计出令人上瘾的产品。骗子正是利用了孩子们的这种心理,设置各种诱饵,让他们一步步陷入陷阱。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如何保护孩子免受网络诈骗之害呢?希米·康博士给出的建议是,关键不在于是否使用电子产品,而在于如何正确使用。简单粗暴地禁止孩子使用手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而可能适得其反。正确的做法是帮助孩子建立与电子产品之间的良性互动,培养良好的使用习惯。

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加强监管,但不过分限制。明确电子产品只能在完成日常事务后的“休闲时间”使用,制定计划表,帮助孩子区分“日常时间”和“电子时间”,明确电子产品只是生活的点缀。

  2. 鼓励在公共区域使用。最好在父母在场的情况下使用电子产品,这样可以避免孩子接触到不良信息或陷入网络陷阱。

  3. 养成检查和监督习惯。定期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浏览记录和内容,关注虚拟世界对他们的影响,不要把塑造价值观的责任交给电子产品。

  4. 教育孩子识别网络陷阱。通过案例讲解,让孩子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法,提高警惕性。教育他们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要轻信所谓的“免费午餐”。

  5. 妥善保管重要信息。家长要妥善保管手机、身份证、银行卡及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避免孩子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使用。

除了家长的努力,学校和平台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学校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通过课程、宣传活动等提高学生的防骗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平台要严格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完善实名认证和审核机制,如增加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加强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和消费的限制。

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教会孩子正确使用科技,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才是父母的责任。面对网络诈骗的威胁,我们需要的是科学的引导和理性的应对,而不是简单的禁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为孩子筑起一道安全的防火墙。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