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道德与法治教研组:以教研创新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某校道德与法治教研组:以教研创新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一、工作目标与总体情况
本学期,我校《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在学校领导和教导处的指导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过深入研究、创新实践和团队协作,我们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增强学生品德修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 集体备课与主题研讨
本学期,教研组组织了多次集体备课活动,围绕教材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讨。例如,在“朋友”主题单元的教学准备中,我们设计了“猜猜他是谁”、“守护天使”、“没有朋友的一天”等探究任务,通过跨学科整合,将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知识融入主题学习中,实现了“1+1>2”的教学效果。
- 听课评课与经验交流
本学期共组织了10次听课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均参与其中。通过互相听课,教师们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共同探讨改进方案。例如,在“成长”主题单元的辩论赛教学中,教师们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了深入交流,有效提升了教学实效性。
- 专家讲座与培训学习
本学期邀请了杭州师范大学张华教授等专家来校讲座,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课程改革方向。此外,教研组还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线上、线下培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三、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 课程标准落实
本学期,教研组严格按照《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将“道德”与“法治”两大模块有机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祖国”主题单元中,通过历史故事、实地考察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 教学方法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积极采用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民间艺术”主题单元中,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培养了文化自信。
- 教学质量提升
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本学期学生在道德认知和法治意识方面均有显著提升。教师们能够根据成绩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教师专业发展
- 课题研究
本学期,教研组立项了3个市级课题,涉及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整合等方面。教师们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撰写论文,不断提升科研能力。
- 教学反思
每位教师均建立了教学反思记录本,定期记录教学心得与改进措施。通过反思,教师们能够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
五、学生活动与成效
- 主题班会
本学期共组织了8次主题班会活动,涵盖“环境保护”、“交通安全”、“尊老爱幼”等主题。通过主题班会,学生们的道德认知和行为习惯得到显著提升。
- 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例如,在“环境保护”主题活动中,学生参与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清洁工作,增强了环保意识。
- 特色活动
本学期开展了“法治知识竞赛”、“道德小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尽管本学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跨学科资源整合不足:部分教师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有待提升。
教师培训机会有限:受经费和时间限制,部分教师未能参加高水平的培训活动。
教学资源不足:部分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具)需要更新升级。
针对以上问题,教研组将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定期开展跨学科教学研讨活动。
- 积极争取学校支持,为教师提供更多培训机会。
- 加大教学资源投入,更新教学设备和教材。
七、下学期工作展望
下学期,教研组将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 加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探索更多元的教学模式。
-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教学竞赛。
- 丰富学生活动形式,增强学生参与度与体验感。
-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