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科院在砂仁多酚解析及相关生物活性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中国热科院在砂仁多酚解析及相关生物活性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亚所”)休闲农业研究团队在砂仁多酚解析及相关生物活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首次从砂仁中鉴定出35种活性化合物,并明确了其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为砂仁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砂仁,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广东阳春,现主要分布于我国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砂仁的药用史可追溯至七世纪,与槟榔、益智仁、巴戟天并称为我国“四大南药”。如今,砂仁作为药食同源的植物被广泛应用于烹饪与医药领域。
在本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溶剂提取法制备砂仁乙醇提取物,并采用分步提取法得到5个组分,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源-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ESI-QTOF-MS/MS)首次从砂仁中鉴定出35种活性化合物,包括12种酚酸及其衍生物、2种有机酸、12种黄酮及其衍生物、2种氧脂类和7种原花青素,同时明确了以香草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原儿茶酸为主的砂仁酚类物质组成。
图1:论文研究框架
此外,实验结果表明砂仁具有优良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抗肿瘤活性。这为砂仁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该项工作相关研究成果以“Characterization, antioxidant and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Amomum Villosum Lour.”发表在《Frontiers in nutrition》。南亚所张明助理研究员和帅希祥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南亚所杜丽清研究员、魏长宾研究员和贺军军副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项工作得到了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322QN376),十四五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十大主攻方向“揭榜挂帅”项目(No.2022SDZG07)和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No. 2020B020221001)支持。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