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位数电话冒充网信办,多人被骗上万元
7位数电话冒充网信办,多人被骗上万元
近日,北京网信办发布重要提醒:有不法分子冒充网信办工作人员,通过7位数的陌生来电进行电信诈骗。他们谎称市民手机涉嫌违法违规,要求配合调查并提供个人信息。此类诈骗案件呈现高发态势,已有多人上当受骗。
案例还原:诈骗分子如何行骗
以北京的一起典型案例为例:诈骗分子自称“北京网信办工作人员”,主动告知姓名,声称当事人实名注册的某手机号码“发送大量诈骗短信,需前往外地公安局或通过转接电话、网络视频等形式完成笔录”。有当事人为“配合调查”,将自己名下的全部资金一步步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以“自证清白”,经济损失达上万元。
7位数电话:诈骗分子的新选择
为什么诈骗分子会选择7位数电话?这与电话号码的分配规则有关。在中国,7位数电话通常用于以下场景:
- 本地固定电话:在一些城市,本地座机号码为7位数,无需加区号。
- 特定服务号码:例如小灵通或铁通无线固话等特殊服务号码。
- 企业客服电话:部分银行、保险公司及快递公司的客服热线采用7位数格式。
- 95开头的7位数电话:通常用于呼叫中心或增值电信业务,如客户服务和公益服务。
诈骗分子利用7位数电话,往往是为了伪装成官方机构或服务热线,增加可信度。同时,由于7位数电话形式多样,受害者难以通过号码本身判断真伪,从而降低了警惕性。
如何防范此类诈骗
面对此类诈骗,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以下是几点实用建议:
识别诈骗电话:注意以下特征:
- 通过FaceTime打来的陌生号码电话
- 来电显示“95xxxxxx”超过六位数的电话
- 以“+86”“400”“00”开头的陌生号码
核实来电身份:当接到自称是政府部门或任何官方机构的来电时,切记不要立即提供任何个人信息。挂断电话后,通过官方网站找到的联系方式或您之前已知的官方电话进行回拨,以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也可拨打110进行咨询。
保护个人信息:不论对方以何种理由要求,都切勿在电话中透露您的银行信息、密码、家庭地址等敏感信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正规机构在电话中通常不会要求提供敏感个人信息。
警惕“安全账户”:请谨记,公检法等国家机关不设立所谓的“安全账户”“验资账户”,凡是要求向这些账户转账的,都是诈骗!
保持冷静:面对突如其来的“协助调查”要求,保持冷静,不要被对方的紧迫语气所影响。多一分谨慎,就能少一分风险。
官方提醒:提高警惕,多方核实
北京网信办提醒广大市民,面对自称有关政府部门的电话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和理性认知,提高警惕,多方核实,勿听勿信所谓的“协助调查”等话术,不要轻易透露自己及家人的隐私信息,加强自我防范,谨防上当受骗。
电信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核心仍然是利用人们的信任和疏忽。只要我们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就能有效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