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以平实对话塑造功勋人物,《功勋》成年度高分剧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54:5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以平实对话塑造功勋人物,《功勋》成年度高分剧

2021年国庆档,一部聚焦“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重大现实题材剧《功勋》引发全民追剧热潮。该剧以“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手法,将8位功勋人物的人生华彩篇章串联起来,共同表达对“忠诚、执着、朴实”崇高精神品格的礼赞。《功勋》播出后口碑热度一路走高,豆瓣评分超9分,与同年播出的《觉醒年代》《山海情》共列国剧“年度三甲”,荧屏重大题材创作由此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该剧的总导演,郑晓龙再次用其精湛的导演功力和敏锐的时代洞察力,为观众带来一部高品质作品。而《功勋》之所以能够打动无数观众,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功不可没。

01

郑晓龙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

郑晓龙在采访中多次强调,现实主义是这部剧的总基调。他对创作的整体要求和设计是“平凡人做了不平凡的事”,用平视的眼光去发现功勋人物平凡中的不平凡,表现他们不平凡中的平凡。“我们没有把功勋人物当作‘高大上’的英雄来拍,而是想让观众看到英模都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但是他们做出了不普通的事儿。这样的主旋律作品观众信服,传播效果也很好。”

02

平实朴素的对话风格

《功勋》的语言艺术首先体现在其平实朴素的对话风格上。郑晓龙要求编剧和导演们在创作时要贴近生活,用最真实的语言去塑造人物。这种语言风格不仅体现在日常对话中,更在关键时刻展现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03

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

《功勋》通过细腻的语言描写,成功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屠呦呦的礼物》单元中,屠呦呦的专注和执着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她与邻居的对话、与家人的互动,都充满了真实感和生活气息。这些细节描写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不善言辞、不拘小节,却在科研领域有着非凡成就的科学家形象。

04

情感表达的克制与真实

《功勋》在情感表达上也体现了郑晓龙一贯的克制与真实。在《无名英雄于敏》单元中,当于敏决定投身氢弹研究时,他与领导的对话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朴实无华的承诺:“咱不能让别人欺负,国家存亡的事儿必须干。”这种克制的情感表达反而更具有感染力,让观众感受到了那份深沉的家国情怀。

05

案例分析:《无名英雄于敏》

在《无名英雄于敏》单元中,科学家以身许国的一幕不是发生在宏大场景中,而是在路边的馄饨摊:领导问于敏是否愿意加入氢弹理论预研工作,“点了头,你就得一辈子默默无闻、隐姓埋名,那是带到坟墓里去的秘密,谁也不知道你在干吗,家人会以为你犯了错误。”于敏一边闷头吃馄饨一边说:“咱不能让别人欺负,国家存亡的事儿必须干。”一句承诺许下一生,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写实笔法,不刻意拔高,没有高喊口号,却胜过千言万语。

06

案例分析:《屠呦呦的礼物》

《功勋》之《屠呦呦的礼物》单元由郑晓龙和妻子王小平分别担任导演和编剧,讲述了屠呦呦研发抗疟新药青蒿素的故事。经过大量采访,他俩发现,屠呦呦和许多默默无闻的科学家一样,不喜欢热闹的环境,她的关注点都在工作上。“屠呦呦不善人际关系,有时还顶撞领导,我们把人物研究透了,找到了屠呦呦的特质——心无旁骛的专注,那是超越一切人际关系的单纯、执拗,那是忽略旁人议论和目光的忘我投入。”郑晓龙说,屠呦呦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人,这也给了大家创作空间。

剧中,周迅饰演的屠呦呦脑子里总想着科研,跟她住对门好几年的邻居,遇见了还跟不认识似的;她为人直率、不在意人情世故、视科研如命,为了研发抗疟新药忽略了自己的孩子;由于注意力总集中在与科研有关的话题上,外人眼中的屠呦呦似乎经常“灵魂出窍”,因为她的思维总是沉浸在科学的理想王国里。《屠呦呦的礼物》通过无数细节把这份独特的专注刻画得有趣又可爱,用具有共情力的叙事手法连接起国与家。

07

结语

《功勋》的成功,离不开郑晓龙对语言艺术的精妙运用。他用平实的语言塑造了真实的人物,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用克制的情感表达打动了观众的心。这种语言艺术的成功,为未来的主旋律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只有贴近生活、贴近人心的作品,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