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临空经济区:打造“城市门户、空中之窗”
济南临空经济区:打造“城市门户、空中之窗”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济南应扛起‘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充分发挥门户和枢纽功能及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济南市政协委员、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邵莉在济南市两会上提出,济南应发挥“空、铁、公、水”四港集聚优势,聚力打造“港产城”融合核心区,建设“四港三区”枢纽新城。
在这一宏伟蓝图中,济南临空经济区被赋予了重要使命。根据最新规划,临空经济区将建设国际空港城核心区,面向黄河、联动起步区、毗邻小清河,以机场二期扩建、打造4F级国际机场为契机,发挥“港区+口岸+综保+自贸”资源集聚优势,打造集国际交往、跨境贸易、航空配套服务等于一体的枢纽自贸岛,塑造展现现代化省会形象的“城市门户、空中之窗”。
这一规划并非纸上谈兵。2025年,济南市已将“项目提升年”定为年度工作主题,计划实施投资过百亿元项目12个、过十亿元项目183个。在招商引资方面,济南将瞄准头部企业、前沿领域靶向发力,计划全年引进总投资超50亿元项目10个以上。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济南市现有4座通用机场、2座直升机机场,低空经济具备一定发展基础。同时,济南还将构建协同高效的低空飞行服务网,实现“一窗口申请、一站式审批、一张网统管”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济南临空经济区的建设并非孤立进行,而是与“四港三区”枢纽新城规划紧密相连。根据规划,济南将依托遥墙国际机场、东客站、董家铁路货运枢纽、小清河济南港“四港”集聚优势,打造国际空港城、国际陆港城和高铁枢纽城三大核心区域,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为确保这一规划顺利实施,邵莉建议成立市级领导小组及建设指挥部,创新平台运营管理模式,探索“管委会+平台企业+专业企业”管理模式,构建职责清晰、运行流畅的管理体制。
随着济南临空经济区的加速崛起,一个集国际交往、跨境贸易、航空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范的新地标正在黄河畔拔地而起。这不仅将为济南增添一张亮丽的城市新名片,更将为济南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发展能级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