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马齿苋、蒲公英:三种野菜的食用与药用价值
鱼腥草、马齿苋、蒲公英:三种野菜的食用与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多种具有药用价值的野菜,其中鱼腥草、马齿苋和蒲公英是最常见的三种。这些野菜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多种保健功效。
鱼腥草
鱼腥草,顾名思义,新鲜时有一种独特的腥味,闻起来像是鱼的腥气。这种野菜来源于三白草科的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蕺菜原名蕺(jí),最早记载于《名医别录》,被列为下品。
鱼腥草 | 陈虎彪摄
历史上,越王勾践在卧薪尝胆期间,曾食用包括蕺菜在内的野菜。这段故事表明,中国人食用蕺菜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
鱼腥草根 | 董小萍摄
《本草纲目》记载,鱼腥草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的功效。它可以治疗肺痈(类似西医所说的肺脓肿),以及感冒伴有黄痰的症状。用一把新鲜鱼腥草煮水喝,效果又快又好。
鱼腥草药材 | 陈虎彪摄
鱼腥草也是我国卫生部在1989年规定的药食同源的品种之一。它富含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等成分,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野生蔬菜。在我国西南地区云、贵、川一带,当地人特别喜欢吃鱼腥草,他们称之为折耳根,食用的是鲜嫩的鱼腥草的根及根茎,嚼着脆脆的有点像豆芽一样。
鱼腥草的叶是心形的,人们也喜欢吃它的嫩叶。可以加上辣椒油、花椒粉凉拌着吃特别香,炒菜时也可放上一些。不过,鱼腥草开花之后就不好吃了。
凉拌折耳根 | 黄冉摄
新鲜的鱼腥草之所以有鱼腥气,这与其所含鱼腥草素有关。一旦将其晒干后,鱼腥草素损失了,鱼腥气自然就不明显了。在日本的超级市场里可看到,晒干的鱼腥草做代茶饮,日本人叫它十药。鱼腥草茶有一种淡淡的清香味,泡出来的茶清清凉凉挺好喝,有点红茶的感觉。
鱼腥草茶 | 林燕靖摄
近年来,有些人说鱼腥草含有马兜铃酸,吃多了不安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目前研究证明,马兜铃酸是致癌的有害成分,但这种成分在鱼腥草中是没有的,鱼腥草中含有的是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这类成分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发现有毒性。
马齿苋
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为马齿苋科肉质草本植物。李时珍提到,马齿苋的叶子外形就像马的牙齿一样,药性滑利好似苋菜,故得此名。当然了,马也特别喜欢吃这种野菜,
马齿苋 | 陈虎彪摄
马齿苋有个别名叫五行草:叶是绿色的、茎是红色的、花是黄色的、根是白色的、种子是黑色的,正好是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都占全了。这点可以帮助记忆马齿苋的特征,但和药效没有必然联系。马齿苋原产印度,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已成为各地极常见的野菜。在欧洲,它又被称为蔬菜之王、野菜之王,现在不仅是野生的,也有人工栽培的,品种也是多种多样。马齿苋生命力极强,特别耐旱,所以也叫长寿菜、死不了。马齿苋叶片肉质肥厚,里面有很多黏液,表面有光泽,即使在烈日下都晒不死,有时在街道上、在砖缝里都能见得到马齿苋。
马齿苋好是好,压制植物标本时可就费事了。它很不容易干燥,一般要用开水烫一下才行。
马齿苋 |林燕靖摄
马齿苋吃法有很多种,可煎炒、凉拌、煮汤,还可以晒干了贮藏起来冬天吃。当然,马齿苋的性味太寒,脾胃虚寒的人就不能多吃了,毕竟马齿苋的性味太寒了。用马齿苋煮出来的汤是紫色的,看着有点儿像高锰酸钾水,可外用治疗皮肤瘙痒。
《本草纲目》中记载马齿苋味酸、寒、无毒,具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止痢的功效。民间常用鲜马齿苋来煮水,夏天用来治疗肠道感染,如急性肠炎、痢疾等。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时从以往的医药著作中选录了十六首有关马齿苋的方子,他自己又新增加了二十三条,可见马齿苋的应用的范围非常广。马齿苋不但中医用,藏药、傣药、苗药、维药、壮药、瑶药、满药里也都有应用,是一个“广谱的民族药”。
蒲公英
蒲公英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植物了,花是黄色的。成熟时,花瓣凋落而由冠毛组成一团毛茸茸的圆球,一阵风吹过,冠毛带着瘦果,像一个小降落伞似的随风飘扬。还有一首歌:“我是一粒蒲公英的种子”。
蒲公英 | 陈虎彪摄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将它列在了菜部。
蒲公英 | 摘自《本草纲目》
蒲公英原产欧洲,全世界有约2000余种,我国有70余种,遍及全国大多数省区。《中国药典》也有收载蒲公英入药,来源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borealisinense Kitam)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蒲公英 | 赵中振摄于奥地利
中医理论认为,蒲公英味苦、甘,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有一个常用于治疗疔疮肿毒的方子叫五味消毒饮,方中只有五味药,其中一个便是蒲公英。如果感觉咽喉有些肿痛,可以吃一些蒲公英。怎么吃呢?蒲公英用热水焯过后,凉拌或炒食或做汤都可以。蒲公英还有个一个别名叫婆婆丁,加上绿茶、甘草、蜂蜜等,就可以调出一杯能清热解毒的“婆婆丁绿茶”了。
蒲公英茶 |林燕靖摄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蒲公英具有广谱抑菌作用,可以利胆保肝,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改善血管功能和免疫调节作用。在欧洲的超市里,人们还可以见到一种草药茶:干燥后的蒲公英,英文名字叫Dandelion tea。
Dandelion root tea |林燕靖摄
烘焙过的蒲公英根也会被做成Dandelion coffee,它有类似咖啡的口感但不含咖啡因,常用它来做咖啡的替代品,不想摄入过多咖啡因的人可以试试。

Dandelion root tea |林燕靖摄
蒲公英既常见又易得,能治病强身,还能食用,是一味物美价廉、药食两用的好药。
蒲公英 | 赵中振摄
小结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周定王朱橚(sù)主持编撰了一部《救荒本草》,这本书的目的是指导老百姓如何采野菜,用来充饥、度过荒年。书中记载414条野菜,每个条目下都有【救饥】一项,救饥荒之意。这本书中记载的一些药流传至今,比如香椿芽、槐花、榆钱,还有一些是地方习用的草药,比如绞股蓝、香茶菜等。
最后建议大家吃菜还是要以日常的蔬菜为主,因为这是千百年来人们慢慢地筛选出来的。野菜可以做调剂,但不要把它当成主菜。如果自己上山采药采野菜的话,不认识的千万不要乱采,更不能乱吃,其中也有不少毒草,需要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