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只鸭子的乡村振兴梦:江西共青城板鸭产业调查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31:4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只鸭子的乡村振兴梦:江西共青城板鸭产业调查

在江西共青城市江益镇爱国村,有一片荷塘,每到秋冬季节,这里就会飘出阵阵腊香。这不是普通的荷塘,而是孕育出共青城特色美食——荷塘板鸭的地方。荷塘板鸭的创始人王四龙,用13年时间将这一传统美食打造成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产值达700万元,带动当地数百户农户增收致富。

01

从一只鸭到一个产业

王四龙与板鸭的缘分始于2011年。当时,他发现共青城虽然有优质的麻鸭资源,但缺乏深加工产品。于是,他决定创办荷塘板鸭制作基地,专注于高品质板鸭的生产。

荷塘板鸭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首先,精选当地散养的麻鸭,用稻谷喂养100天左右,确保肉质鲜嫩。接着,经过纯手工宰杀、拔毛、去内脏等工序,进入最关键的腌制环节。师傅需要均匀地在鸭子表面涂抹食盐,盐的厚度要恰到好处,既能保证入味,又不会过咸。腌制完成后,将鸭子挂起自然晾干,让风吹干多余的水分。经过7-10天的晾晒,一只“型如盘、颜如玉”,肉质细嫩、香味浓郁的板鸭就制成了。

02

“合作社+养殖户”模式带动乡村振兴

为了保证原料供应和产品质量,王四龙创新性地采用了“合作社+养殖户”模式。合作社负责提供鸭苗、技术指导和成品收购,养殖户则负责日常饲养。这种模式不仅保证了原料的稳定供应,也提高了农户的收入。

“以前在外务工,一年挣七八万元。现在养鸭,一年有20万元的收入。”养殖户李泽华高兴地说。目前,该模式已带动30多个养殖户参与,周边600余人实现增收致富。

03

政策支持助力产业腾飞

共青城市政府高度重视板鸭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地方特色农产品进行重点扶持。2024年,荷塘板鸭获准使用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商标,进一步提升了品牌价值。

在政府的引导下,共青城板鸭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年生产板鸭已达20万只,产值超过1500万元。同时,政府还积极推动产业链延伸,利用鸭毛发展羽绒服产业,年产值达600多万元。共青城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羽绒服装生产基地,拥有相关企业近500家,年产羽绒服5300多万件,出口额预计突破50亿元。

04

创新驱动,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生机

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王四龙也注重创新。他引入现代化生产设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他还不断研发新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目前,荷塘板鸭已开发出麻辣、五香等多种口味,深受市场欢迎。

在销售方面,荷塘板鸭积极拥抱电商渠道,通过农产品电商线上平台,2024年销售额达3.87亿元,居九江市第1位、全省第13位。王四龙表示:“我们要把共青板鸭推向全国,让全国人民都能品尝到这份来自江西的美味。”

05

文化传承,让非遗技艺薪火相传

作为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荷塘板鸭制作技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习和传承。王四龙经常举办培训班,手把手传授技艺,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传承人。

更令人惊喜的是,鸭毛还被开发成了艺术品——共青羽毛画。这项技艺同样被列入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羽毛画传承人张林发利用鸭毛颜色深浅不一的自然效果,创作出栩栩如生的画作,成为人们认识共青、了解共青的重要文化窗口。

共青城板鸭产业的成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它告诉我们,通过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传统工艺也能焕发出新的生机;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特色产业也能实现规模化发展;通过产业链延伸和多元化经营,农产品的附加值也能大幅提升。

如今,共青城板鸭产业正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王四龙和他的团队正计划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让这份来自江西的美味飘香全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