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最美人间四月天——郭熙《早春图》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01:0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最美人间四月天——郭熙《早春图》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郭熙的《早春图》,与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一起被称为“故宫三宝”。这幅传世名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绘画技巧,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巅峰水平。


《早春图》(局部)

郭熙曾这样描述山水画中山的韵味:“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他的这幅《早春图》,正是对“春山淡冶而如笑”最直接的印证。


《早春图》

何谓“早春”?

早春乃是冬季远去,树木抽芽,绿色开始点缀自然之际。作为以早春为主题的画作,自然着力表现这些带有春天“符号”的景物,然而,郭熙却并没有描绘柳绿花红的春天符号,他另辟蹊径,以含蓄的方式,暗示春天的到来。

初见此画,人们难免被画中央的虚实变化所吸引,而这虚实变化,恰是体现早春之关键。画中央的着色没有明显的边际线,整体造型空灵飘渺,峰峦间似乎有温润的水气飘荡,像极了初雪融化之际漫山的雾气,成功地传递出早春的气息。


山腰弥漫的雾气

郭熙让观者看见早春之时,山间蒸气慢慢向上升腾的场景,暗喻世间万物在“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的状态中刚刚苏醒。山峦在动,生命仿佛忽然被叫醒,朦胧的光线射入山谷,生命一点点地从暗处复苏。虽不是已抽芽的昂扬的生机,但却带着黎明将至的希望感,让观者去畅想即将到来的生命爆发。整个画面,表现恰到好处,恰如郭熙所言的“淡冶”之春山。


解冻的溪水从远方而来

“三远法”的构图精髓

细观画作的构图,画面构图正是他所提出的构图法则“三远法”——这也是中国山水画散点透视构图法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也就是,一幅标准的“三远”式构图,能够让人们从画面感受到高山仰止之清明,亦能领略深远晦暝之内蕴,还不乏平远之冲融气象,三者兼备。


《早春图》“三远”具备

在《早春图》一作中,从水边山石到远方山峰,自上而下的“高远”;从前山望后山,茫茫无限的“深远”;从近山望远山,恬淡缥缈的“平远”。郭熙将“三远”结合,画面居中位置,主峰嵯峨耸拔,左右又有数峰罗列,山峰形态各异又相互呼应。巧妙地展示了峰峦秀挺,烟霭浮腾,林木舒发,溪流淙淙的景象。

峰岫间遥见楼阁殿堂,渔夫樵子,旅客游人,置身其中,个个意态欣然。


峰岫间遥见楼阁殿堂

深山幽谷中,溪水解冻,涓涓泉水流淌而下,汇入山脚下的深潭中。岩坡上有树木生长,它们或直或欹,或聚或散,都显得主次分明。画面构图幽奇,意境清旷,石状奇特,山光浮动。无论是构图、内容、还是气息,都充分体现了早春时节的典型特征,实际上,这些景物并非早春时节的独有特征。这也正是郭熙的高明之处:用平常景色,来独显早春风光,亦是“三远”式构图的精妙之处。


旅客游人置身山中

精湛的绘画技法

郭熙的山水画技法,师从李成,无论是“卷云皴”还是“蟹爪枝”等技巧,他都运用自如。《早春图》的主山画于中轴上方,其间山石先以圆笔勾勒轮廓,中锋、侧锋并用,再于阴暗面以湿笔皴擦,层层淡墨反复地渲染,强化量体感,是标准的“卷云皴”技法。这种技法能真实反映沉积岩地貌,也可使画面产生如云雾般变幻的戏剧效果,适合描写初春乍暖还寒,淡冶如笑的山野景象。


卷云皴塑造主峰

干长挺拔的巨松,伫立岩盘上,佐以蟹爪为树枝、梢末,浑厚的“鬼面皴”大石,雄踞中轴下方,让整幅画面足够稳固,不会因为那些早春之雾气变得飘飘然而立足不稳,可谓独具匠心。


礁石采用鬼面皴画法

郭熙将其山水画观精准地归纳于诗句之中,并通过实践将其完美地诠释。《早春图》不用那些春天习见之物表现春色,转而以旁敲侧击的方式,通过融雪雾气,将早春气息隐藏于山谷之中,也即乾隆所赞“不籍柳桃闲点缀,春山早见气如基。”就像一位掩面而立的少女,淡冶优雅,虽不见面容,却能感受到其盈然笑意,可谓表现山水自然美之巅峰。


以蟹爪为树枝、梢末

画作的历史地位

《早春图》是郭熙晚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中国山水画史中有着里程碑式的地位。它不仅是郭熙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代表之作,也是郭熙本人的巅峰之作,在山水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深受帝王、贵胄与士人欣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镇院三宝”之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