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北伐良机,南唐如何从江南霸主沦为宋朝附庸
错过北伐良机,南唐如何从江南霸主沦为宋朝附庸
公元907年,大唐帝国在朱温的篡位中走向终结,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在南方众多割据政权中,南唐以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脱颖而出。它不仅自称是唐朝的延续,更在短短36年间,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本文将为您讲述这个屹立于江南的“超级大国”的兴衰历程。
公元907年,大唐宣武军节度使、梁王朱温篡唐自立,建立后梁王朝,屹立世界之巅289年的大唐帝国灭亡。朱温的改朝换代并没有改变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反而因为朱温的篡位,打破了最后的平衡,天下立时大乱起来,各地军阀互相攻伐,天下进入最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
当时的局势是,北方中原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中原王朝,南方则林立了10多个割据政权。此前的文章对5个中原王朝进行了讲述,本期,就来讲一讲南方十国中最强悍的南唐的故事。
升元三年(939年),实际掌控杨吴政权的宰相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李昪,并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建国号唐,因地处南方,史称南唐,是为南唐烈祖。李昪以金陵(今南京)为国都,积极备战,奉行睦邻友好,向北发展的国策,慨然有北伐中原恢复大唐荣光之意。在李昪的励精图治之下,南唐国力迅速增强,成为南方十国疆域最广、实力最强大势力,俨然有北上一争天下的势头。
升元七年(943年),李昪带着无限的遗憾去世,其子李璟即位,是为南唐中主。次年,李璟一改李昪睦邻友好的国策,趁邻国闽国(今福建)内乱之际出兵攻入闽国,而后陷入了长期的拉锯战。除了与闽国的战事,李璟还出兵攻打吴越国(今浙江),战事旷日持久,消耗了南唐大量的国力。
就在李昪去世后不到4年,公元947年,年契丹攻灭占据中原的后晋王朝。一时间中原无主,这本是南唐北伐最好的机会,可惜南唐主力被牵制在闽国和吴越国战场上,无法抽身,错过了这个天赐良机,最终让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捡了个漏”,建立了后汉王朝。公元951年,李璟勉强镇压了闽国的反抗,南唐的疆域达到极盛,控制了今江西全省,以及安徽、江苏、福建、湖北和湖南大部或部分地区。
就在李璟为自己开疆拓土沾沾自喜的时候,北方也发生了巨变。显德元年(954年),后周世宗柴荣继位,同年柴荣征高平之战中打垮了北汉与辽国的4万联军,解除了后周北方的威胁。而后,柴荣开始统一天下的征程。
从显德二年(955年)到显德五年(958年),柴荣三次组织周军攻打南唐,尽取南唐淮南江北之地。李璟在柴荣的打击下,只得放弃帝号,自称“江南国主”,对后周称臣纳贡,昔日强悍的南唐也从此走向“下坡路”。建隆二年(961年)李璟驾崩,其第六子李煜继位,是为南唐后主(末代国君)。李煜掌权时,南唐国内政治、社会矛盾重重,再加上淮南的丢失,使得南唐在面对新兴的大宋王朝(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夺权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南唐毫无招架之功,只得苟延残喘。
当然了,南唐的弱势只是相对北方的宋朝而言,其在南方仍旧是“独孤求败”的存在。再加上当时赵匡胤采取的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策略,赵匡胤掌权后并没有对南唐第一个下手,而是先削平后蜀(四川)、南平(湖北)、南汉(广东、广西)等割据政权,进而对南唐形成战略合围之势,南唐也因此得到了最后的“和平时光”。开宝七年(974年)九月,赵匡胤在攻灭了南汉后,发兵10余万,分三路,攻打南唐,拉开了南唐亡国的序幕。
东路以吴越王做为昪州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率数万兵自杭州北上策应,并遣宋将丁德裕监其军;中路曹彬与都监潘美率水陆军10万由江陵(今湖北江陵)沿长江东进;西路王明为池、岳江路巡检、战棹都部署,牵制湖口唐军,保障主力东进。
当年十月,宋军攻破南唐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并通过采石、秦淮河、皖口三战,聚歼南唐主力。开宝八年(975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宋军攻陷金陵,李煜奉表出降,南唐灭亡,立国36年。南唐灭亡后,大唐最后的“余光”也彻底熄灭,此后再无以“唐”命名的政权,大唐荣耀终究成了不可复生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