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70年:上甘岭精神薪火相传
抗美援朝70年:上甘岭精神薪火相传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然而,美国的军事威胁和挑衅迫使中国不得不参与一场关乎国家尊严和安全的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是为了保卫朝鲜,更是为了捍卫新中国的安全和尊严。
志愿军的英勇事迹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们展现了非凡的英勇和牺牲精神。黄继光是其中最著名的英雄之一。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攻下597.9高地零号阵地,黄继光在腿部负伤、没有武器的情况下,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孔,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最终壮烈牺牲。这一英勇事迹在多部影视作品中都有展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另一位英雄葛洪臣的事迹同样感人至深。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多次负伤仍坚持战斗,最终在弹药用尽、敌人包围的情况下,拉响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1953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给英勇无畏的优秀排长葛洪臣追记特等功,追授“二级英雄”的光荣称号。
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
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核心内涵包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和国际主义精神。这些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代传承
抗美援朝精神在当代得到了很好的传承。电视剧《上甘岭》的热播,让更多人了解了这段历史,感受到了志愿军的英勇精神。许多志愿军后代和研究者也在积极传播这段历史,让上甘岭精神代代相传。
志愿军老战士黄士俊回忆起当年的战斗,直言:“上甘岭战役比电影电视剧残酷得多”。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他所在的29师86团作为15军预备队待命。直到10月28日,他和战友们从五圣山开始移动,29号夜间向597.9高地进发,一路上困难重重。“敌人从53、153高地方向进行封锁,炮弹不停地在周围爆炸,那片区域简直就是死亡之谷,前进的每一步都充满艰辛。我们在被炸碎的岩石间匍匐前进,小心翼翼,不敢发出一点声音,生怕暴露自己。”
前进途中,二班的副班长符光宇两腿不幸被炮弹炸断,他强忍着剧痛,让同志们从他身上踩过去。连爆破组长邱宪章带领两名战士,在连续炸毁三个地堡后,英勇牺牲。整个连在阵地上坚守了4天4夜,黄士俊回忆说,这4天4夜简直就是煎熬,“我们时刻保持警惕,打退了敌军数次反扑。敌军一次次地冲上来,我们一次次地把他们打回去。这场惨烈的战斗过后,全连155人只剩下21人。”
1954年,黄士俊随部队回到国内,1981年转业,1994年8月退休。在和平年代,他一直将自己的立功证书深藏起来,从不提及这段经历,就连家人都不知道。直到2018年,退役军人事务部采集退役军人信息时,他的故事才被大家知晓。黄士俊说:“为国出征是我应尽的责任,真正的功臣是那些英勇牺牲的烈士。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够有机会去上甘岭烈士陵园,祭奠那些长眠在那里的战友。”
原志愿军师政治委员聂济峰之女聂昭华近些年一直在整理父亲有关上甘岭战役的资料,电视剧《上甘岭》开播之前她就十分关注,她想知道,“今天的人们怎么认识昨天的上甘岭”。在她看来,该剧除了塑造了宏大战争场景外,也将英雄的形象逐一展开,除了邱少云、黄继光,还有很多不知名的战斗英雄,都随着剧情“走”到观众面前。
“这部剧的出现是十分及时的,老版《上甘岭》已经拍了很久,对当今的年轻人来说,很多事情他们都不太清楚了。通过这样一部电视剧,让年轻人明白我们过去志愿军是多么地艰难,又付出了多少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年代,这很重要。”聂昭华在清理父亲的遗留资料时发现,对老一辈革命者来说,抗美援朝战争尤其是上甘岭战役对其一生的影响都是刻骨铭心的。
聂昭华根据父亲遗留的资料,并大量走访了当年参加志愿军的战士和将领们,最终写就了《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一书。书中采访到了一位当年上甘岭战役中15军炮兵连的老战士,从他那得到了很多关于上甘岭的一手信息,老人家反复叮嘱聂昭华,要好好写上甘岭的故事,可就在采访结束后没多久,老人家就过世了,而他的葬礼上则要求亲属们播放那首《我的祖国》。
聂昭华本人在进入部队后,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志愿军精神的感召,她至今依然执着于在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复原上甘岭战役的原貌。在她看来,作为15军的后代她责无旁贷,她要完整地讲述先辈的经历,让更多人知道上甘岭战役,知道先辈们顽强奋斗的革命意志,并将这种精神传承和弘扬下去。“这部电视剧里出现的很多故事都是真人真事,比如为了救下一个人而牺牲很多人,为了守住坑道在极端缺水的环境下去喝尿。但我们讲述这些故事,就要用史料去讲。”聂昭华表示,她的工作就是去找到这些史料,让真正的亲历者去重现历史的真实情况,让真正的英雄“说话”。
葛保阳是志愿军15军45师134团2营6连排长葛洪臣的侄子,电视剧《上甘岭》的播出,让他作为烈士亲属十分激动。在众多牺牲的烈士中,葛洪臣的战斗故事异常惨烈,曾多次被报道。1952年10月25日,在上甘岭战役进行到第11天时,美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我537.7高地北山发起连续进攻。在打退敌人两次冲锋后,葛洪臣左臂再次负伤,仍坚持战斗。当美军第三次向我阵地冲锋时,葛洪臣腹部中弹,肠子外流,他咬紧牙关,把肠子塞进腹腔,裹住腹部又指挥部队打退敌人两次冲锋。
当时我7号阵地上的指战员已全部伤亡,葛洪臣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忍着剧痛,继续坚持战斗,掩护伤员全部转入坑道。在弹药用完,敌人从四面包围上来的时候,他毅然拉响最后一颗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
1953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给英勇无畏的优秀排长葛洪臣追记特等功,追授“二级英雄”的光荣称号。葛保阳说,至今在五圣山的石壁上,镌刻着他们的英雄事迹和名字,“英烈们舍生忘死、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确保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影视剧中的故事并非虚构,而他也希望如今的观众能够借助影视剧的表达,更多了解真实的上甘岭故事,让上甘岭精神激励后人,也将其代代传承下去。
抗美援朝精神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撑。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保持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精神风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