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米篆书论语长卷问世,警营书法家无偿捐献国家
21米篆书论语长卷问世,警营书法家无偿捐献国家
在汕头市的一间名为“得应斋”的书房内,一幅长达21米、高3.2米的篆书长卷静静地展开,散发着浓厚的墨香。这幅名为《龙行天下,论语治天下》的巨制,是年逾古稀的警营书法家吴顺南耗时三年完成的心血之作。整幅作品以篆书摘录《论语》中的148句名言,共计2321字,将书法艺术与儒家经典完美融合,展现了吴顺南精湛的书法技艺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
独创“九龙壁”:点睛之笔的巧思
作品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中间那幅独创的“九龙壁”图标。主龙位居正上方,两侧祥云飞扬;大圆内侧八条小龙组成四对“双龙抢宝”;大圆内侧下方为大地,大海碧波荡漾,水珠翩翩起舞。这一设计不仅美观,更寓意深远:主龙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八条小龙则代表着炎黄子孙的团结奋进。吴顺南解释道:“这寓意着龙子龙孙奋力拼搏,争做贡献,今朝祖国强大,未来后继有人。”
篆书与《论语》: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
选择篆书来书写《论语》,吴顺南有着自己的考量。篆书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书体之一,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论语》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二者结合,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了确保每个字的准确性和艺术性,吴顺南以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篆书大字典》为主要依据,对2321个字逐个订正,力求完美。
三年磨一剑:艺术创作的艰辛历程
从构思到完成,这幅作品整整耗费了吴顺南三年的时间。前两年主要用于挑选名言、精校文字和制作底稿。实际书写阶段,由于篆书的特殊性,每天只能写四五十个字。吴顺南回忆道:“我每天趴在宣纸上写五六个钟头,其中还不时需要休息,以保持最佳状态。”
无偿捐献:文化传承的赤子之心
当这幅凝聚了三年心血的作品完成后,吴顺南做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决定:无偿捐献给国家美术馆或博物馆。他说:“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在这墨香四溢的氛围中,领略书法与哲学完美结合的魅力。”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动容。
吴顺南,这位年逾古稀的警营书法家,用三年时间完成的《龙行天下,论语治天下》长卷,不仅是一幅书法作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传承。它凝聚了吴顺南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也为后人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