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库布其沙漠的治沙年轻人:用科技和汗水书写绿色传奇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22:4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库布其沙漠的治沙年轻人:用科技和汗水书写绿色传奇

库布其沙漠,这片曾经的“死亡之海”,如今已悄然换装。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这背后,是一群年轻人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的绿色传奇。

01

从“沙海”到“绿洲”的守护者

34岁的敖日格乐,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格更召嘎查的牧民。2012年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家乡,接过父辈的治沙接力棒,成为一名“治沙人”。

“这些天雨水较多,有助于栽种的植物成活,我们要利用好气候条件,抢抓时间种杨柴、插沙柳。”敖日格乐蹲下身子,抓起一把黄沙,用大拇指滑过手心,仔细检查沙子的湿润程度。话音未落,他便敏捷地跨进运水卡车,准备前往水源点拉水。

在沙漠中种树植绿并非易事。敖日格乐回忆说:“起初,刚种下的树苗隔天就被一阵黄沙掩埋的情况很常见。”面对困难,他没有退缩,而是及时总结经验,创新出“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方法,有效降低了风沙对树苗的影响。

一个偶然的发现,让敖日格乐找到了提高植被成活率的新途径。他注意到,家附近的老房子因为有个蜂巢,周围的柠条长势特别好。受此启发,今年他引进了5箱蜜蜂,通过扩大蜜蜂活动范围,提高了柠条的授粉率,进一步促进了植被生长。

02

“光伏蓝”与“生态绿”的交响曲

在距离格更召嘎查80多公里外的杭锦旗蒙西基地,一片“蓝色的海洋”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这里是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区,34岁的李挺正仔细查看沙质土壤里生长的蔬菜苗。

2014年大学毕业后,李挺加入当地一家治沙企业,专注于库布其沙漠治理。10年间,他从一名治沙新手成长为团队负责人,带领十几位年轻人在治沙路上挥洒青春。

李挺介绍,随着治沙技术的升级迭代,他和同事们创新性地将大跨度柔性支架立体光伏治沙方式规模化应用到库布其沙漠治理中。这种治沙方式具有光伏板跨度大、净空高等特点,不仅有效释放了光伏板下的空间,方便农业机械作业,还能促进板下植物的生长。

“眼前这片‘蓝海’就是我们在库布其沙漠治沙的项目之一,通过实施光伏立体治沙,我们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沙漠的光热、土地资源,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既修复沙漠生态,又获得经济效益。”李挺兴奋地说。

03

科技创新引领治沙新突破

在库布其沙漠,科技创新正成为治沙的重要力量。亿利资源集团研发的智慧植树机器人,每天可以种植800棵树,不仅大大降低了植树成本,提高了植树效率,还有效解决了沙漠腹地人工植树这一世界性难题。

从人工种树到机器人种树,从土方法到“硬核科技”,库布其沙漠的治沙事业正插上科技的翅膀,飞速前进。

04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经过持续治理,库布其沙漠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目前,沙漠的植被覆盖率已提升至53%,年降雨量从不足70毫米增长到300多毫米,沙尘天气减少了95%。生物多样性也得到极大恢复,植物种类从最初的100多种增长到1026种。

更令人欣喜的是,治沙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发展光伏产业、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库布其沙漠不仅实现了生态修复,还为当地农牧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据统计,防沙治沙项目带动大量就业机会,参与人员月均收入可达3000至5000元。

05

从库布其到世界:中国治沙经验的全球贡献

库布其沙漠的成功治理,不仅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也为全球荒漠化防治提供了宝贵经验。联合国副秘书长阿明娜在考察库布其沙漠后评价道:“在这里目睹了令人瞩目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恢复成就,这鼓舞了全球坚定抗击土地退化、荒漠化和沙漠扩张的地区的人们。”

如今,以敖日格乐、李挺为代表的库布其沙漠治沙年轻人,正将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他们不仅在新疆等地推广治沙经验,还通过国际交流平台,向世界分享中国治沙故事。

“我们在沙漠里种的是‘蓝色’,与种树的绿色一样,这两种颜色都是沙漠生态的‘保护色’,也是让治沙人心动的颜色。”李挺的话道出了库布其沙漠治沙年轻人的心声。他们用青春和汗水,为这片曾经的“死亡之海”注入了生机与希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