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关东军的阴谋与东北的沦陷
九一八事变:关东军的阴谋与东北的沦陷
1931年9月18日夜,中国东北的沈阳城被一声巨响惊醒。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却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这一事件不仅揭开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序幕,也彻底改变了中国东北的命运。
九一八事变并非偶然,而是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的一场阴谋。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经济遭受重创,国内矛盾激化。为转移国内矛盾,日本军国主义者将目光投向了资源丰富的中国东北。同时,张学良的东北易帜和中东路事件,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野心。1931年5月,日本陆军参谋石原莞尔就明确提出:“满蒙问题非外交手段所能解决,惟有诉诸武力。”
1931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第三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领部下,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南满铁路。随后,日军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向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发起猛烈进攻。由于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军未能有效组织抵抗,导致沈阳城在一夜之间沦陷。
沈阳失守后,关东军迅速向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推进。到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日本在占领东北后,立即着手建立傀儡政权。1932年3月1日,溥仪在长春成立“满洲国”,年号“大同”。虽然名义上是“执政”,但溥仪不过是一个傀儡,所有重要事务均由日本人控制。
伪满洲国的建立,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933年2月,国际联盟以44票赞成、1票弃权、1票反对的压倒性优势通过决议,肯定中国对东北地区的主权,拒绝承认伪满洲国。然而,苏联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于1941年正式承认了伪满洲国,这成为国际关系史上一段复杂的历史插曲。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并没有屈服于日本的统治,各地抗日义勇军和东北抗日联军相继兴起,展开了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这段历史,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沉重的一页,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和团结御侮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