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我材·李白”展览:诗意与现代艺术的碰撞
“天生我材·李白”展览:诗意与现代艺术的碰撞
“天生我材·李白”展览在北京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展厅举行,通过数字技术和新媒体艺术,将李白的诗意与现代艺术设计完美结合。展览分为多个核心板块,包括“诗海”“群星”“一生”“回响”“景仰”,利用影像、视觉、听觉、交互等多种方式,让观众沉浸式体验李白的诗意世界。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览背景与意义
“天生我材·李白”展览由北京歌华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支持,北京师范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京师书院学术支持,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北京歌华大型文化活动中心有限公司承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协办。展览于2023年12月28日开幕,开展两周参观人数即突破1万人次。
展览以李白及其诗词为核心,基于深度文学调研,从空间叙事角度出发,将李白的跌宕人生凝练为“诗海”“群星”“一生”“回响”“景仰”五大核心板块,在新媒体艺术的加持下,让李白的经典诗作超越文本,通过影像、视觉、听觉、交互等多维立体的方式,让观众沉浸感受古诗词的意境与美感。
展览内容与亮点
展览由总策展人王之纲带领团队,在“古诗词+传统工艺+非遗+数字化+场景化+沉浸式”的融合基础上,采用三维重建、动作捕捉、3D mapping、3D打印等技术,让观众在亦真亦幻的沉浸体验中,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
15大展项汇集巨型微缩景观、纸雕空间、全息投影、动作交互等多元艺术表达,带领观众由数十首李白经典诗作打造的“诗海”开启观展之旅,利用超通透高分子材料与光影艺术组成的李白形象“仙踪”,将诗人举手投足的每个瞬间都定格成了一个令人神往的形象。
在沉浸式全景体验空间“群星”中,创作团队借助地面投影及高精度传感、多点触发等技术,将文本中的诗作名篇转化为空间上的沉浸式体验,让观众身处壮阔的“唐代诗词地图”,直观感受诗词创作及传播过程中的地域特征,倾听李白与诗人朋友间的雅趣故事。
“一生”展区从“仕”“侠”“仙”“侣”“人”五个不同视角,去探寻李白创作的精神源泉,在“以小见大”的艺术装置创意呈现中,生动再现李白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情人生。
在“回响”全息剧场中,采用真人实拍+全息投影的方式,以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带领观众跟随苏轼的奇遇,邂逅琴棋书画的饱学之士;在“景仰”的光影之间,聆听来自当今社会各界的人们,对李白的千般感慨与分享。此外,互动体验区还设置了诗词填空、连字成诗、绘诗绘色、集印打卡等趣味交互游戏,让各年龄层的大小朋友都能和自己心中的李白相遇。
展览效果与反响
展览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中,既保留了古诗词的典雅之韵,又通过红外、雷达、体感、超声波等交互技术的应用极大增强了观览的趣味性和参与度。在多样化的展陈方式和互动体验中,为传统诗词赋予新的生命,展示“诗仙”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意义,引导观众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歌艺术,促进大众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化价值与未来展望
“天生我材·李白”展览不仅是一次艺术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尝试。它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方式。这种创新的展览形式,不仅让传统文化更加贴近现代生活,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这样的展览出现,让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激发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