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构建智慧“城市大脑”,提升城市安全治理能力
成都构建智慧“城市大脑”,提升城市安全治理能力
近年来,成都市积极推进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通过建设“城市大脑”和“神经末梢”,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本文以望江路街道办事处的防火演练为例,展示了成都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最新进展。
望江路街道办事处依托“安全风险智能管控平台”进行了一场防火演练。(成都市委宣传部供图)
快速、高效、专业,是这场防火演练给人最直观的感受,但实际远不止于此。据望江路街道办事处安全和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任参介绍,望江路街道依托“安全风险智能管控平台”(以下简称“管控平台”),将辖区内36类1662家企业、场所、院楼等全部录入,并且建立了“一企一档”的隐患排查体系。“每一个纳入监管的企业有了‘户籍’档案,随时可以对企业进行精准化管理和安全检查。”
不仅是城市中“细胞”越发智能、安全,将视线拉升至整个成都,正在实施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的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主要目的便是让城市更有智慧、更有韧性、更加安全。
“智慧韧性城市建设的目标蓝图,便是做强‘城市大脑’,做细‘神经末梢’。”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安监执法总队总队长袁代树表示,通过“城市大脑”的不断加强,城市治理也将更加智慧、更加有序、更富活力、更可持续,城市的运行安全得到可靠保障,城市的防灾减灾水平也将加强,社会环境将持续保持安全有序。
袁代树所提及的“城市大脑”,位于成都高新区金融总部商务区核心区内,总建筑面积达到7344.36平方米。据了解,“城市大脑”的建设主要围绕整体数字政府构建,全面解析了市级部门业务系统关联,按照“政府五大职能+社会诉求”六大领域,采用“打管道、架立交”方式,对接联通全市60多个行业部门267个生产和管理系统、16万路视频和物联感知设备,全面清理和录入43个市级部门改革开放以来历史数据,汇聚政府、企业和社会数据资源56.3亿余条,形成了城市数据资源池。
同时,依托已建成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等,推动成都市数据资源体系不断完善,促进城市数据资源池持续更新,满足成都市各级数据共享开放和社会化利用需求。目前,成都市日均交换数据3600万条,共享数据从2017年初的2.7亿条增加到目前的252亿条,有力支撑了居住证积分入户办理、惠民惠农补贴“一卡通”、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等51个单位129项业务应用;向社会开放数据从2017年初的0.2亿条增加到目前的1.2亿条,为一批大数据企业提供数据服务,促进公共数据资源流通增值。
之后,通过建设全域感知、全局洞察、系统决策、精准调控的“城市大脑”,将努力把部门“单打独斗”的管理业务重塑为“协同联动”的治理场景,积极赋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社会诉求“一键回应”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建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防汛应急等43个应用场景,基本实现对城市运行风险监测、综合分析研判和重大活动(事件)的指挥调度,初步构建形成智能城市运行指挥和服务体系,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