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1反诈系统拦截诈骗27.5亿次,精准预警守护群众"钱袋子"
12381反诈系统拦截诈骗27.5亿次,精准预警守护群众"钱袋子"
2023年,全国公安机关通过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成功拦截诈骗电话27.5亿次、短信22.8亿条,处置涉诈域名网址836.4万个,紧急拦截涉案资金3288亿元。这一串令人瞩目的数字,彰显了我国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显著成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犹如一道坚固的防线,守护着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大数据与AI联手,精准识别诈骗行为
12381系统是由工信部联合公安部推出的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其核心优势在于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潜在受害用户的精准识别。系统通过分析海量的通信数据和网络行为,能够及时发现异常交易和可疑活动,从而在第一时间向用户发送预警信息。
具体来说,12381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
数据收集:系统从多个渠道收集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电话通讯记录、网络流量信息、交易数据等。
数据分析: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识别出可能的诈骗行为模式。
预警发送:一旦发现潜在风险,系统会立即通过12381短信端口向用户发送预警信息,提醒用户可能正遭遇电信网络诈骗。
后续行动:用户收到预警后,可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如停止与可疑号码的联系,避免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如有必要,还可拨打110或96110进一步咨询。
运行成效显著,预警准确率高达60%
自上线以来,12381系统在反诈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该系统已累计发送预警信息超过10亿条,预警劝阻准确率高达60%以上。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潜在受害者的财产得以保全,是无数家庭免于陷入困境。
以湖北省安陆市为例,当地警方通过12381系统成功打掉一个电信网络诈骗引流团伙,查获200多套电子版诈骗引流"剧本"。通过对这些"剧本"的分析,警方发现诈骗分子在引流阶段会尽量排除不收红包、不会操作、换人接电话等人群,从而找出更容易行骗的对象。这一发现为警方精准打击诈骗提供了重要线索。
实战案例:从预警到止损的全流程
2024年1月,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获取一条重要线索:有人疑似遭遇诈骗,已取现18万元。接到预警后,反诈民警立即启动"警银联合"工作机制,对全市所有银行网点进行全面排查。经过紧张的排查工作,民警终于确定了受害人身份信息,并迅速展开面对面劝阻工作。在民警的耐心解释和劝说下,受害人终于幡然醒悟,成功保住了这18万元。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12381系统在反诈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预警信息的发送,到警方的快速反应,再到最终成功劝阻,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体现了"技防+人防"的双重保障。
全民反诈,共筑安全防线
尽管12381系统在反诈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仍需清醒地认识到,电信网络诈骗依然呈现案件多发、案情复杂、涉案人员狡猾的态势。不法分子不断翻新诈骗手法,利用区块链、虚拟货币等新概念实施诈骗,甚至将诈骗窝点转移到国外,给打击工作带来更大挑战。
因此,除了依靠12381这样的技术手段,提高全民反诈意识同样重要。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要时刻保持警惕,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同时,建议大家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功能,进一步增强防护能力。
电信网络诈骗是社会公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共同构筑一道坚不可摧的反诈防线,让诈骗分子无处遁形,让百姓生活更加安全、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