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护医疗中心教你如何向孩子解释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卓护医疗中心教你如何向孩子解释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随着秋季学期的临近,孩子们即将重返校园。在这个关键时刻,如何帮助他们建立坚实的健康防线,成为每位家长心中的头等大事。其中,疫苗接种无疑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疫苗种类和复杂的接种程序,许多家长感到困惑和焦虑。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儿童疫苗接种的相关知识,帮助您更好地与孩子沟通,消除他们的恐惧和抵触情绪。
疫苗接种:守护孩子健康的金钥匙
疫苗接种不仅能让我们每个个体得到更好的保护,而且能够通过建立免疫屏障让传染病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极大降低了传染病的发生率。我们国家从1978年开始实施计划免疫,从最初的接种4苗防6病到现在的14苗防15病,通过持续推动免疫规划工作,多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曾经肆虐的天花病毒,已经彻底从我们视野中消失;过去每年导致成千上万人瘫痪(小儿麻痹症)的脊髓灰质炎病毒,也早已不在国内流行;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0.32%,提前实现了世卫组织西太区乙肝控制目标,这些都得益于预防接种的广泛实施。
家长必读:疫苗接种常见问答
1. 接种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 提前准备好预防接种本,以免因忘带而无法接种。
- 提前一天给孩子洗澡,确保接种部位皮肤清洁。
- 给孩子穿宽松、易穿脱的衣服,便于操作。
- 主动告知医生孩子既往的疾病史、用药史、过敏史,近期是否患有疾病、是否接种过其他疫苗,上一次接种疫苗后有无不适等重要信息。
- 认真阅读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签署后留存底联。
2. 接种后为什么需要留观30分钟?
接种后留观30分钟,主要是为了观察宝宝有无速发的过敏反应,如出现过敏性休克,需第一时间急救处理,以免发生生命危险。留观期间,应注意观察孩子的面色、呼吸、神志等有无异常,皮肤是否出疹,有无呕吐、抽搐等表现,若有异常表现及时告知医生。
3. 孩子感冒、腹泻时可以接种疫苗吗?
如果孩子感冒、腹泻、发烧,这时不建议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可能会加重原有不适症状,不仅增加了孩子的痛苦,还可能影响医生对疾病的诊治。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免疫功能低下也会导致接种疫苗后免疫效果不理想。因此这种情况下建议家长暂缓接种疫苗,待疾病痊愈或病情长期稳定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接种,不会影响后续疫苗的免疫效果。
4. 什么是第二类疫苗?有必要接种吗?
第二类疫苗也叫非免疫规划疫苗,一般指非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第一类疫苗也叫免疫规划疫苗,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免费接种的疫苗。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身体健康需求情况,选择是否接种二类疫苗。在实际接种中,二类疫苗中有不少联合疫苗可减少孩子的疫苗接种次数及偶合病症机会。某些存在一类疫苗接种禁忌的,经医生评估后,可考虑选择具有同种预防功效、不含接种禁忌的第二类疫苗替代。
如何向孩子解释疫苗接种?
1. 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在接种前的几天,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关于疫苗接种的绘本,或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了解疫苗的作用和接种过程。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解释:“疫苗就像一支小小的超级英雄队伍,它们会进入你的身体,帮助你打败坏蛋病毒。”
2. 带上舒适的物品
接种当天,可以让孩子带上最喜欢的玩具或毯子,这些熟悉的物品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同时,也可以通过深呼吸、唱歌或讲故事等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减轻紧张情绪。
3. 诚实但温和地沟通
接种时,不要欺骗孩子说“一点都不疼”,而是可以告诉他们:“可能会有一点点痛,就像被蚊子叮了一下,但很快就会过去。”接种后,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强化他们的勇敢行为。
4. 做好接种后的护理
接种后,要密切观察孩子是否有发热、接种部位红肿等反应。如果出现轻微副作用,通常会在几天内自行消失。可以让孩子多喝水,用凉毛巾敷在疼痛部位,并根据医生建议给予退烧药。
特别提醒:这些情况需谨慎
- 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的孩子,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但可以在专科医生评估后接种灭活疫苗。
- 对疫苗成分过敏的孩子,应避免接种相关疫苗。
- 患有严重感染性疾病或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的鹅口疮、肛周脓肿、反复的化脓性中耳炎、皮肤真菌感染、卡介苗感染,体重不增或消瘦,进行性发育迟缓,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减少等疾病的孩子,需要警惕,有存在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的可能性,建议进行免疫功能评估后,遵循医生建议进行疫苗接种安排。
疫苗接种是保护孩子健康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也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和陪伴。通过科学的解释和温暖的关怀,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对疫苗接种的恐惧,让他们在健康的道路上茁壮成长。让我们共同行动,接种疫苗,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