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创新引擎发力!东莞九镇悄悄“逆袭”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创新引擎发力!东莞九镇悄悄“逆袭”

松山湖作为东莞的科技创新高地,不仅自身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还通过产业外溢和科技创新带动周边九镇协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环松山湖辐射带。本文通过详实的数据和具体案例,展现了这一区域协同发展模式的成功实践。


松山湖高新区。

松山湖引领区域发展

2023年,松山湖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全年GDP首次迈过900亿元大关,增长11.8%,增速东莞市第一;规上工业总产值3794.83 亿元,增长11.5%,入选2023 年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

松山湖统筹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松山湖肩负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松山湖)自身强内核之后,会集聚大批资源,包括产业、人才、科技等,再发散出去,提升整个东莞实力。”

数据显示,2023年,松山湖向功能区9镇外溢企业112家,其中寮步镇34家、大朗镇27家、大岭山24家……

显然,作为引领东莞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松山湖不仅驱动东莞科技创新,还通过产业外溢,带动周边接壤的52个村(社区),辐射到9个镇街,进而带动全东莞科创实力提升。

科技创新指标显著提升

南都记者根据《东莞统计年鉴》,梳理2012-2022年,松山湖及周边9镇的规上工业企业单位数、高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合计、有研发机构的工业企业数、镇街有专利授权企业数等5个指标,对松山湖周边9镇的科创实力进行扫描,呈现“环松山湖科创带”的形成与变化。

数据显示,十年以前,松山湖及周边9镇有研发机构的工业企业数,平均每镇(园区)不超过20个。除石龙外,2022年,松山湖及周边8镇,该项指标增长至上百个。可以看出,这一条“环松山湖辐射带”,已经从简单的地缘关系,逐步向共谋共建、共享共进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外溢

作为最贴近松山湖的52条接壤村(社区),在环松山湖辐射带上显然是最重要的存在,而它们也是松山湖经济外溢的第一波受益方,松山湖科创基因正影响着它们的成长。

位于大朗镇屏山社区的东莞新材料产业园内,两栋崭新的白色厂房已经建成。


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园。受访者供图

这是东莞首个市新材料产业园,将打造东莞新能源材料产业聚集核心区、大湾区新能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与技术策源地。今年1月,新材料产业园开园,迎来首批7家企业入驻。据介绍,首批进驻企业多数是材料实验室孵化的企业,多为锂电池领域的新材料、电池设计、研发、设备等上下游企业。

进驻企业之一米开罗那(上海)工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介绍,其将围绕固态电池的关键工艺在新园区建立一个3500平方米的实验平台,向全国的科研人员免费开放实验,开展技术合作、技术共享。

屏山社区党委副书记韩效根介绍,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园所在地,是松山湖征收屏山社区土地建设材料实验室的返还留用地,项目由松山湖管委会统筹规划、设计,屏山经联社自筹资金建设,建成后,松山湖再帮忙引入优质企业。韩效根表示,项目建成后,预计能为社区增加集体收益每月约80万元,年产值预计不少于1200万元/亩。

产学研合作深化

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创新生态赋能下,松山湖对其他镇街科技创新的支撑力与服务力持续跃升。

依托松山湖的优质资源,一系列深度合作纷纷展开。


松山湖高新区。

早在2019年,东莞市石排通信部件协同创新中心启动建设,为该镇通信部件产业插上“一双翅膀”。这是松山湖华南协同创新院与石排镇共建的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培育通信部件技术创新能力。

据介绍,石排镇通信部件协同创新中心,是联合松山湖多所研究院和高校启动组建,投资总额达1.3亿元,采用“政府牵头、高等院校配合、龙头企业参与”的共建模式,着力把石排打造成松山湖北科技创新高地。

通信部件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是石排镇通信部件产业发展重要的一环。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石排通信部件产业逐渐起步。经历了二十多年长期发展,2012年后随着佳禾电声、铭普光磁、星弛光电、气派科技等企业集聚石排,石排通信部件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石排镇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通信部件产业已成为该镇的龙头产业、支柱产业和品牌产业,对推动石排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今年1月,东莞市科技局正式发布《东莞市声学产业创新创业综合体项目入驻管理及扶持办法》,提出3年最高支持6000万元,助力综合体发展建设,全力打造声学产业创新创业高地。

作为东莞打造的首个细分产业领域的创新创业综合体,东莞市声学产业创新创业综合体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局、松山湖管委会、凤岗镇、寮步镇等单位共同打造。截至2023年底,综合体已累计举办各种学术研讨、技术对接等活动数十场,超过1000名来自全国各地声学学者专家来莞交流,进一步加快东莞声学先进技术转移转化的效率,吸引一批优秀声学企业落地。

一系列出自松山湖的科技创新发展经验,也在推动功能区乃至全市发展格局优化。

2023年以来,松山湖通过制定科技特派员政策,将园区政策的覆盖面扩大至功能区235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园区科创资源向功能区倾斜,推动146名园区内博士或中级以上科研人才与功能区内6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协同创新研发,打通园区科创资源与功能区企业合作联系的桥梁。


松山湖高新区。

随着松山湖创新能级不断提升,周边各镇与松山湖之间的创新互动也更加紧密,松山湖无疑成为带动东莞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火车头”。未来,松山湖将进一步承担起创新引擎作用,为东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