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长江北岸的商贸重镇与文化高地
安庆:长江北岸的商贸重镇与文化高地
这是一座千年戏台,每天都上演着跌宕起伏的故事。八百年金戈铁马,五百年商埠风云,这是一座中国近代史标本之城。这里有雄踞文坛的桐城派,也是近代军事工业的发祥地。万里长江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
取“安”字落入省名,留“庆”字宜暖人心,这就是安庆。“万里长江第一塔”。
安庆,位于长江北岸,处于长江中游和下游分界节点之上。长江行至安庆时拐了一个弯,水流变缓,可全年通航。这让安庆成为汉口至南通近千里间长江北岸唯一的天然良港。
传说,安庆古城的地形是船的形状。在船头伫立着形似桅杆的一座高塔,直挂云帆,迎风而立。这座塔便是安庆的地标——振风塔。振风塔高64.8米,站在塔上,便可瞭望长江上的敌情。从明代建成后,振风塔一直雄踞长江沿岸最高建筑长达400多年,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塔”之称。
“皖省第一街”
明清时期,来自长江上游的盐、木材,来自长江下游的蚕丝、绸布在安庆中转、集散。本地盛产的水稻、茶叶、药材等也源源不断地涌进安庆码头,再通过长江水道运往全国各地。在临江的倒扒狮街,货物进行储存和中转,加工、售卖,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临江商贸产业链。当时的倒扒狮街,440米长街上,200多家商铺云集,有“皖省第一街”之称。
1899年,这里创办了大清邮局,见证了这条“皖省第一街”的百年繁荣。当时,外地人想要买到安庆的特色商品,并不需要亲临安庆,甚至可以像现代人一样用邮递的方式,足不出户,就能购得心仪之物。
黄梅城里戏中人
在安庆古城,一家看似普通的民宿却总是一房难求。原来,民宿对面是一座清代戏台。彼时为聚拢人气,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购物,街上的商户自发筹集经费,在街口修建了戏台。这里的黄梅戏自从两百年前开演后便未中断。
安庆话属于江淮官话,用安庆话唱的黄梅戏成为江淮地区最受欢迎的戏曲种类。安庆师范大学专门开设了黄梅戏专业,如今已有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130多人。
一张桑皮纸,传承两千年
2002年,故宫倦勤斋通景画修复中,需要寻找与原画材质接近的命纸,修复师遍寻全国,最终选定了安庆的桑皮纸,从此,安庆桑皮纸声名鹊起。安庆桑皮纸制作技艺始自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安庆岳西能够诞生这种古老的技艺,源自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催生出的特殊树种——野生桑树。野生桑树皮纤维长度可达14厘米,约为宣纸所用的青檀树皮纤维4倍。纤维长,意味着拉力大。在其中加入野生猕猴桃果胶,使纸张纤维更加均匀,结构更加紧密。人民币耐折度三千多次,而安庆桑皮纸耐折度是人民币的两倍多。
文学之城的代言人
安庆是一座文学之城,据考证,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故事的发生地就是安庆。清代,这里孕育出在文坛上独领风骚两百余年的桐城派,也是现代著名小说家张恨水和诗人海子的故乡。
张恨水一生写了18部关于故乡的作品,留下了不下10个与安庆有关的笔名,如“天柱山人”“我亦潜山人”。不仅如此,1941年,张恨水还在上海《旅行杂志》专门推介天柱山,是一位妥妥的家乡代言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