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药托”事件背后:市场监管亟待加强
九寨沟“药托”事件背后:市场监管亟待加强
近日,九寨沟景区曝出“药托”事件,游客遭遇高价推销所谓“特效药”的骗局,引起广泛关注。此事件不仅暴露了旅游市场存在的欺诈行为,也凸显了市场监管的重要性。专家建议,旅游管理部门应加大巡查力度,设立举报机制,同时消费者也要提高警惕,学会辨别正规渠道购买商品。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促进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事件回顾:九寨沟“药托”骗局
2023年11月,一位来自广东的游客在九寨沟旅游时遭遇“药托”骗局。在诺日朗旅客服务区中心,一位自称湖南人的中年男子正在选购川贝。见状,游客上前询问价格,商家报出18元一克的高价。此时,中年男子突然插话,以“太贵”为由,与商家展开一番砍价,最终将价格压至5元一克。这一幕让游客心生感激,误以为遇到了“同道中人”。殊不知,这正是骗局的开端。
中年男子随后大量购买药材,甚至提出去皮以减少“损耗”,看似替游客着想,实则在营造一种“抢购”氛围,诱导游客跟风购买。最终,中年男子以3500元购得药材,而游客也不幸落入圈套,花费了2200元。
迅速行动:景区管理局重拳出击
接到投诉后,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与九寨沟公安分局诺日朗派出所迅速行动,对诺日朗游客服务中心商品售卖区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结果印证了游客的遭遇:购买高价药材一事确凿无疑。管理部门对涉事摊主进行了严厉批评教育,责令其停业整顿15天,并暂扣了摊位的打粉机及药材粉。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位“湖南中年男子”并非普通游客,而是摊主永全的合伙人熊某某,与其同伙王某某、王某共同策划了这场骗局。他们未经许可违规进入九寨沟景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管理局依法对其三人分别处以3000元罚款。此外,因涉嫌欺诈游客,此案已被移送公安机关进一步处理。
深思:旅游市场“药托”现象频发
虽然九寨沟管理局对此次事件进行了及时处理,但从其他搜索结果来看,旅游市场中的“药托”现象并非个案。这种现象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利益驱动:高额利润诱惑下,一些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通过欺诈手段获取不当利益。
监管难度:旅游景区人流密集,流动性大,给监管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同时,一些“药托”手段隐蔽,不易被察觉。
游客防范意识不足:部分游客缺乏警惕性,容易被虚假宣传和低价诱惑所迷惑。
加强市场监管,保障游客权益
针对旅游市场中存在的“药托”现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管: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旅游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景区及周边商户的日常巡查,建立和完善举报机制,鼓励游客积极提供线索。
加大处罚力度:对查实的欺诈行为,应依法从严处罚,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震慑。
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旅游从业者树立诚信经营意识,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提升游客防范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宣传,提高游客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醒游客理性消费,选择正规购物场所,留存购物凭证,及时举报可疑行为。
结语
九寨沟“药托”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游客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多方联动,才能真正营造一个安全、有序、诚信的旅游环境,让游客放心出游,乐享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