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纪录片《巴金》:一部展现文学巨匠婚姻观与爱情故事的力作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46:5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纪录片《巴金》:一部展现文学巨匠婚姻观与爱情故事的力作

2024年,一部历时六年拍摄的纪录片《巴金》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引发观众热烈反响。这部由浙江传媒学院等单位联合制作的八集大型人物纪录片,以严谨的创作态度和艺术品质,真实还原了文学巨匠巴金的传奇人生。

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家》《春》《秋》《寒夜》等,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然而,除了文学成就,巴金的婚姻观和他与妻子萧珊的爱情故事,同样令人动容。

01

巴金的婚姻观

巴金对婚姻的看法,深受其家庭背景和时代环境的影响。他出生在一个封建大家庭,目睹了旧式婚姻给亲人带来的痛苦。在自传中,巴金写道:“我看见我的大哥在封建家庭中受苦,我看见我的姐姐们在封建婚姻中受苦,我看见我的妹妹们在封建教育中受苦。”这些经历让他对封建婚姻深恶痛绝,也让他对婚姻有着独特的看法。

在巴金的作品中,婚姻常常是束缚和痛苦的象征。《家》中的觉新,为了家族利益牺牲了自己的爱情;《春》中的淑英,为了逃避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秋》中的瑞珏,因为封建迷信而死在郊外。这些人物的命运,反映了巴金对封建婚姻的批判。

然而,巴金并不完全否定婚姻。他认为,真正的婚姻应该是建立在爱情和自由之上的。在《爱情三部曲》中,他塑造了梅表姐和琴表姐的形象,她们都追求自由恋爱,反对封建婚姻。巴金通过这些作品,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婚姻的向往。

02

巴金与萧珊的爱情故事

1936年,32岁的巴金在法国留学期间,结识了18岁的萧珊。当时,巴金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而萧珊则是一位充满革命热情的女学生。两人因文学结缘,萧珊被巴金的作品深深吸引,开始给他写信交流思想和生活琐事。

尽管年龄相差13岁,但巴金并未因此拒绝她,反而逐渐被她的真诚和聪慧吸引。在一次见面后,两人的关系更进一步。然而,面对萧珊父亲为她安排的婚事,巴金表现得十分冷静,甚至有些冷漠。他告诉萧珊:“这是你自己的事情。”这番话让满怀期待的萧珊感到心碎,但她并没有放弃。后来,巴金向她解释:“你还年轻,应该以学业为重。如果将来你依然选择我,我会等你。”

1944年,经过8年的恋爱长跑,巴金与萧珊终于在上海结婚。婚后的生活虽然简朴,却充满温馨。他们育有一子一女,家庭和睦美满。萧珊不仅是巴金的妻子,更是他的文学伴侣。她协助丈夫整理资料、接待客人,并翻译了普希金、屠格涅夫等作家的作品,在文坛上也有一定影响力。

新中国成立后,巴金的社会活动增多,家庭事务几乎全由萧珊打理。特殊时期,巴金遭到批判和迫害,萧珊始终不离不弃,默默承受压力,成为丈夫的精神支柱。然而,长期的精神折磨让她身体每况愈下,最终患上直肠癌。1972年,萧珊病逝,这对鹣鲽情深的夫妻被迫分离。

03

深情永存

萧珊去世后,巴金将她的骨灰盒放在卧室的五斗橱上,每日擦拭,陪伴三十余年。他曾写道:“每夜,每夜,我都听见床前骨灰盒里她的小声呼唤,她的低声哭泣。”他还多次申请安乐死,希望能早日与爱妻团聚,但未获批准。

晚年,巴金创作了《怀念萧珊》和《再忆萧珊》,深情回忆与妻子的点滴时光。他在遗嘱中要求将自己的骨灰与萧珊的合在一起撒入大海,象征着永不分离的爱情。

巴金与萧珊的爱情,是那个时代的一曲动人赞歌。他们用一生诠释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谛。正如冰心所说:“巴金一生的爱情,只和一位名叫萧珊的女人有关。”

纪录片《巴金》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纪实手法,不仅展现了巴金的文学成就,更揭示了这位文学大师的情感世界和思想变化。它让我们明白,巴金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普通人。他的婚姻观和爱情故事,至今仍能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