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用户投诉电信运营商:套餐变更存多重陷阱
多地用户投诉电信运营商:套餐变更存多重陷阱
近年来,电信运营商在套餐变更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恶意阻止降档、虚假宣传、强制升级套餐等。本文通过多个真实案例,揭示了电信运营商在办理业务时存在的套路,并提供了专业的法律分析和建议。
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您好!这里是XX移动,尊敬的用户,XXXX现在为您免费办理XX业务,您将得到XXXX”。相信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很多朋友都是一种想得免费的午餐的心理和害怕上当受骗的心理打一架后,不甘心的说了一句“我不需要”后挂了电话。是的,哪怕这个电话号码就是10086也不敢相信。请看以下几个事件:
2024年7月8日消息,据国内媒体报道称,近日,有用户吐槽中国移动恶意阻止降档,这事引起了网友围观。用户刘先生反映称,为了给老人办资费降档,他往返老家两次,耗时2个月,中间还经历了一次“不降反升”被推销了99元套餐,由此他质疑中国移动故意阻止用户资费降档。
浙江杭州市的许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我曾接到过电信运营商的推销电话,告诉我当前订的话费套餐可以免费送话费,觉得划算就答应了。可没想到,这实际上是帮我升级了话费套餐,而且短时间内无法变更。”
北京市的赵先生表示,他的话费套餐从每月88元升级到158元,客服承诺每月享受48元优惠,只需扣费110元。但后来发现,必须使用超出110元套餐的通话时长或流量才能享受48元优惠,实际优惠并未享受到。
安徽黄山市的陈女士也遇到类似问题,她的话费套餐在运营商的应用程序中已下架,只剩更贵的选择。她想取消服务或携号转网,却被告知需支付高额违约金。最终,营业厅工作人员只提供话费返还或赠送宽带等附加服务作为补偿。
江苏省的刘女士表示,她在应用程序中尝试降级套餐,但系统提示需要解绑多个附加服务,最终不得不前往营业厅办理。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告知她,需要支付一笔违约金才能降级,刘女士感到非常无奈。
生活中这样的事件还非常非常的多,为此小编特意请教了北京市中伦文德(深圳)律师事务所的李炜昭律师,李律师指出,电信用户与运营商之间订立的是电信服务合同,受《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的规制。合同的订立、变更需基于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未经消费者明确同意的资费项目不能作为扣费依据。李律师建议,若消费者认为运营商存在费用欺诈行为,可向属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或电信主管部门投诉,情况严重时还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退回无正当合同依据的收费。
武汉大学竞争法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孙晋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2018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电信资费营销行为的通知,明确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充分尊重用户自主选择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或限制用户选择或更改在售的资费方案。运营商诱导用户升级套餐、套餐升级扣费不明及阻碍降级或退费等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建议与对策
孙晋建议,监管部门应加强制度建设、统一监管规范,明确运营商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及时采取约谈、警告等手段纠正违规行为。加强与消费者保护组织的合作,提升消费者风险意识,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电信运营商应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能以复杂的条款、繁琐的程序影响消费者的选择。运营商应以质优价廉的通信服务赢得消费者的口碑,而不是通过设置障碍来绑定消费者,阻碍其降级套餐的需求。
在此,我们呼吁电信运营商提高服务透明度,简化降级流程,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便利和优惠,共同营造公平、公正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