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瑜:短剧里的戏曲密码
王佩瑜:短剧里的戏曲密码
“短剧实际上很戏曲化,让观众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梦幻元素。”近日,知名京剧演员王佩瑜在采访中谈到对短剧的看法时如是说。作为“当今坤生第一人”,王佩瑜对短剧与戏曲关系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短剧的兴起与特征
近年来,短剧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席卷各大平台。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5.76亿,占整体网民52.4%,预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从文旅宣传到品牌营销,从科普教育到金融理财,短剧的应用场景日益广泛,成为各行业创新表达的重要载体。
短剧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胡智锋认为,尽管短剧在产业实践层面展现出日趋多元的复杂面貌,但其作为剧集艺术的本质却从未改变。无论是由专业的影视公司制作,还是由个人创作者制作,无论是在长短视频平台上线,还是以小程序作为播放终端,短剧都具备与传统剧集相同的故事性、戏剧性、人物扮演性、分集叙事等艺术特征。
短剧与戏曲的共通性
王佩瑜指出,短剧虽然没有使用戏曲的表现形式,但其跌宕起伏、夸张不平常的剧情非常戏剧化,具有戏曲属性。这种观点揭示了短剧与戏曲之间深层次的联系。
从艺术表现形式来看,短剧需要在短时间内把事情说明白,这与戏曲的浓缩性特征相似。戏曲通过唱念做打、虚拟表演等手段,在有限的时空内展现复杂的故事和人物。短剧则通过紧凑的剧情、快速的节奏和精炼的对话,实现同样的效果。正如王佩瑜所说:“翻个跟头就到了,这就是完完全全的戏曲。”
从剧情结构来看,短剧和戏曲都善于运用戏剧性的手法。它们通过设置悬念、冲突和转折,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发情感共鸣。无论是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还是短剧中的主角配角,人物塑造都充满戏剧张力。
从表现内容来看,短剧和戏曲都包含了大量的梦幻元素。戏曲中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才子佳人,短剧中的穿越时空、奇幻冒险、浪漫爱情,都体现了对现实的超越和对理想的追求。
短剧对戏曲文化传承的启示
短剧的兴起为戏曲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在现代社会,戏曲面临着观众流失、市场萎缩的困境。如何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重新焕发生机,是戏曲人必须面对的课题。
短剧的成功经验表明,戏曲需要寻求多元化发展。正如王佩瑜所说:“戏曲也需要寻求多元化发展‘新赛道’,既利用好现代元素,也发挥好戏曲本身的优势。”这并不意味着放弃传统,而是要在保持戏曲本质的同时,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
戏曲可以借鉴短剧的创新思维,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和新媒体平台,让戏曲艺术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例如,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戏曲片段,通过直播互动吸引年轻观众,通过跨界合作拓展戏曲的边界。同时,戏曲也需要关注社会热点和观众需求,创作更多贴近现代生活、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
当然,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行业、观众等多方共同努力。正如王佩瑜所期待的那样,希望有更多人思考如何将古老戏曲艺术以新颖方式呈现给现代观众,让这份文化遗产焕发新生。
短剧与戏曲,看似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王佩瑜所言,短剧的兴起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更为戏曲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在数字化、碎片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是每个文化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课题。而短剧的成功经验,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