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子刊:中国基层滥用抗生素,21万份处方仅1成合理
柳叶刀子刊:中国基层滥用抗生素,21万份处方仅1成合理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的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挑战。近期,《柳叶刀》子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中国基层医疗机构在抗生素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一研究发现及其背后的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人类和微生物共生共存,亦敌亦友,相互博弈。在旷日持久的较量中,微生物不断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人类也千方百计地发明药物。随着各种抗微生物药物进入临床,人类有了抵抗感染性疾病的强大武器,拯救了千百万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生命。
感冒了,吃抗生素;喉咙痛了,吃抗生素;拉肚子了,吃抗生素;头痛了,吃抗生素……对抗微生物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以及过度依赖,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微生物耐药问题的出现。
什么是耐药性?
随着抗微生物药物的长期使用,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在进化中产生抵抗力,导致现有药物的治疗效果逐渐减弱。然而,除了用于治疗人类感染性疾病,抗微生物药物在农业、养殖业中也被过度使用,进一步导致耐药性的增加。
耐药形势严峻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强了对抗菌药物应用的规范化管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耐药细菌的流行播散。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数据显示,2014-2022年,全国特殊与重要耐药细菌检出率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
CHINET发布了《2022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排名前十的细菌分离率占整体的74.43%,其中前五位为大肠、肺克、金葡、铜绿及鲍曼。
耐药问题与往年持平,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其中核心菌株的耐药情况分析如下:
整体来说,细菌检出情况与往年类似,排在首5位的仍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同时,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形势仍较严重,尤其是MRSA、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仍保持高位,但近两年呈下降趋势。
柳叶刀:急性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社区获得性肺炎三类疾病,是中国基层医疗机构中最常见的疾病。
《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近期发表北京大学药学院管晓东研究员团队的最新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基层医疗机构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支气管炎患者时存在过度处方抗生素的问题,且大多数处方没有选择诊疗指南推荐的抗生素类别进行治疗。研究提示,对于中国基层医疗机构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循证治疗和抗生素合理使用十分必要。
研究共纳入212,036张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门诊处方。结果表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被过度处方抗生素的问题广泛存在于基层医疗机构,并且大多数患者未能接受符合诊疗指南推荐的抗生素治疗。鉴于中国基层医疗机构对于急性呼吸道感染普遍存在抗生素处方不当的情况,应设计和实施旨在促进循证治疗的抗生素管理计划和干预措施。
综上,研究提示,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循证治疗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另外,基层医疗机构诊断水平不足可能是基层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重要原因,引入快速检测技术和辅助评分系统有助于提升基层机构合理用药水平。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