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医院新研究:5:2饮食法结合运动可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
瑞金医院新研究:5:2饮食法结合运动可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饮食管理和生活方式调整。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卫庆、毕宇芳教授团队在糖尿病饮食管理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5:2饮食法:糖尿病管理的新选择
瑞金医院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为期12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纳入309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研究发现,采用5:2饮食法(即一周中有5天正常饮食,另外2天限制热量摄入)结合适量运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这一发现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饮食管理模式。与传统的持续性热量限制相比,间歇性禁食模式更容易坚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结合适量运动,能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
胡萝卜:餐桌上的降糖助手
与此同时,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胡萝卜在糖尿病管理中的独特价值。研究显示,胡萝卜不仅能增强人体调节血糖的能力,还能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产生积极影响。
研究团队使用患有2型糖尿病的小鼠动物模型,喂以高脂肪饮食,模拟不健康的人类生活方式。小鼠被分为两组,一组饮食中添加了10%冻干胡萝卜粉,另一组未添加。通过葡萄糖耐量测试,服用胡萝卜粉的小鼠表现出血糖调节能力显著改善。食用胡萝卜的小鼠表现出更健康的肠道菌群平衡。具体讲,小鼠体内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的细菌更多,有助于调节能量代谢和血糖水平,同时支持肠道健康。
那么,胡萝卜究竟该如何食用才最有效?研究人员指出,这项研究目前仅在动物模型上完成,还需要进一步的人体临床试验来验证效果。不过,一项关于胡萝卜对结肠癌影响的类似研究提供了参考:每天食用30-40克生胡萝卜或轻度烹饪的胡萝卜就可能产生有益效果。
科学饮食,从改变进食顺序开始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调整进食顺序也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手段。研究发现,吃饭时先吃啥后吃啥,对血糖上升快慢有影响。简单来说,调整吃饭顺序,可以帮助控制血糖。
首先,可以在正餐前先摄入少量的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垫垫肚子,比如水果、清淡的汤,放在正式进餐前。然后蔬菜优先,再吃肉蛋,主食最后。这样顺序进食能够降低餐后血糖波动;长期坚持,还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先吃大量蔬菜能减少主食和肉蛋等的摄入,进一步可以控制我们每天的摄入总热量,预防发胖。
掌控饮食,从“手掌法则”开始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摄入量同样重要。这里推荐两种实用的方法:
手掌法则:用自己的手掌来衡量每天各种食物的需要量。碳水化合物每顿摄入量相当于自己一个拳头大小的主食,如馒头、米饭等。蛋白质建议每天摄入50~150克,而50克(1两)蛋白质相当于掌心大小,约为小指厚的一块。蔬菜建议每日摄入量达500-1000克,而两只手合捧的蔬菜量就相当于500克的菜量,如卷心菜、黄豆芽等。脂肪每天油脂的摄入量为10克,每餐即一个大拇指第一指节大小的油。
餐盘法:拿出22.7厘米浅餐盘,这个就是我们的标准餐盘。蔬菜和水果比例最大,占餐盘的1/2,谷类占1/4,其中一半以上可以为全谷类(粗粮),避免只吃白面包、白米饭等精制谷物。蛋白质占1/4。
结语
糖尿病的饮食管理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关注和调整。瑞金医院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而胡萝卜这一常见食材的降糖功效也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结合适量运动和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完全有可能控制病情,享受健康、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