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启用AI垃圾分类设备,北京万泉小学开展系统环保教育
浙江义乌启用AI垃圾分类设备,北京万泉小学开展系统环保教育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垃圾分类也不例外。在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新乐村,一款AI智能垃圾分类设备正在悄然改变村民们的生活习惯。
这款设备不仅能对话识别废纸、果皮等181种垃圾,还能根据需求精准开启“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易腐垃圾”四个垃圾箱中的任意一个,让垃圾对号入座。村民只需简单说出垃圾名称,AI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就能迅速做出反应,大大简化垃圾分类过程。
“我们年纪大了,记不住那么多分类规则,现在只要对着机器说一声,它就会自动打开相应的垃圾桶,再也不怕错投了。”令新乐村村民骆巧英感到惊喜的是,该设备还可以识别方言,这对年纪大的村民来说,真是太友好了。
除了精准分类,AI智能垃圾分类设备还具备实时称重功能。每种垃圾投放后,系统会自动称重并记录下来,然后通过人脸识别、刷卡等技术,将对应的积分计入农户“垃圾分类”账户。这些积分可以在村里兑换肥皂、卷纸等生活用品,极大地激发了村民们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该套智能系统最“智慧”的地方,是对村民不规范的投放行为进行全天候实时记录。系统通过AI智能算法,对现场采集到的数据、图像进行分析比对,自动发现、自动预警,以“快、准、实”的效率将记录情况推送至数据管理端。管理人员通过后台调取实时监控和录像回放,可发现、监督和警示不文明行为,并及时进行劝阻。
“我扔完垃圾包,因为没有破袋分装垃圾,很快监督员就找到我,提醒以后要做好垃圾分类。这个系统对居民投放垃圾的过程进行监督和规范,大家都觉得很新奇,会自觉地按照提示投放垃圾。”在村里经营餐馆的肖克峰看来,每次扔完垃圾还能获得积分,感觉就像做游戏一样有趣。
值得一提的是,AI智能垃圾分类设备还可以对垃圾桶满溢情况及垃圾清运过程中车辆、人员实时动态进行感知,实现“线上+线下”监督闭环,做到“事前核实、事中可见、事中可控、事后可查、事后可行”。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的投用,不仅有效解决了垃圾投放不规范行为取证难的问题,还解决了传统人工监管时效性差、成本高的痛点。
“这种别具一格的互动方式把枯燥乏味的垃圾分类知识变成‘人机对话’,增强互动体验感。接下来我们将运用好积分榜制度,让村民们在比拼赶超中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真正达到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的目的,为乡村‘数字治理’探索新路径。”苏溪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一场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环保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作为一所具有90年历史的学校,万泉小学将环保教育纳入“十四五”规划,通过特色课程、实践活动和师资培训,培养了一批批环保小达人。
学校开设了垃圾分类科普体验课程,每周二和周四下午,学生们在老师与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兴致勃勃地开启垃圾分类的沉浸式探索之旅,深切感受垃圾分类的独特魅力与重要意义。
课程集趣味性、知识性与互动性于一体,深受学生喜爱。课程利用形象直观的展板、模型、多媒体演示,辅以生活实例,向学生们详细阐释了垃圾类别、危害以及合理分类的重要意义。其中,实践体验环节是课程精髓所在,学生们通过投身垃圾分类游戏、参与知识竞赛、环保手工制作等方式亲身体验和强化分类技能,领略资源再利用的独特魅力,激发其成为垃圾分类这一文明理念的忠实实践者和传播者。
学校还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打造了一支专业的“蒲公英教师”队伍。2024年以来,已累计培育520名“蒲公英教师”,开展“蒲公英教师”全覆盖培训2次,为垃圾分类校园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此外,学校还招募了15名“红领巾讲解员”,他们不仅自己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还在校园内外传播环保理念,带动更多人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行动中来。
在提升“蒲公英校园”宣教队伍的同时,龙华区还注重硬件设施的配套。龙华区深度发掘自然教育中心在自然、园艺以及环保教育方面的独特价值,如:在花园巧妙地融入利用再生资源创作而成的艺术品,在辖区教科院附属幼儿园花半里分园、行知实验小学和北站中心公园等场所匠心独运地打造了10座风格各异的“蒲公英”共建花园。另外,在和平实验学校打造了垃圾分类校园环保驿站,引入再生资源智能回收设备,通过用积分兑换学习用品的方式,激励学生参与垃圾分类。
智能设备与学校教育的协同效应正在显现。智能设备的引入不仅提高了垃圾分类的效率和准确性,还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参与热情。而学校的环保教育则从源头培养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在万泉小学,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正确分类垃圾,更懂得了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他们将这些知识带回家,影响着家庭成员的环保行为,形成了“小手拉大手”的良好氛围。
展望未来,智能设备在垃圾分类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智能设备将更加智能化、人性化,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学校环保教育也将不断创新和优化,通过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科技+教育”双管齐下,必将为垃圾分类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智能设备和学校教育的共同推动下,垃圾分类将不再是难题,而是每个人都能轻松参与的环保行动。让我们一起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共创绿色低碳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