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揭秘东海大黄鱼历史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44:2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揭秘东海大黄鱼历史

2021年,在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的考古发掘中,一座承载着千年 maritime memory 的港口重见天日。这座位于温州鹿城区望江东路东段的古港遗址,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自发掘以来已出土各类文物5000多件、瓷片20余吨,被誉为“国内唯一、世界罕见”的重大考古发现。

01

港口遗址的考古发现

考古发现显示,朔门古港遗址是一处集城市、港口、航道航标于一体的完整体系。遗址内发现了朔门和奉恩门城门、瓮城、城墙、水门头陡门、10座码头、3艘沉船等重要遗迹。其中,码头体系尤为丰富,包括台阶斜坡复合式码头、斜坡式码头、分级月台式码头等多种类型,堪称宋元时期码头建筑的杰出范例。

在遗址中,考古队还发现了大量与海鲜相关的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号沉船,这艘长达16米的宋代商船,不仅载有瓯窑、龙泉窑等瓷器,还保存了丰富的贝壳、果核、稻谷等动植物遗存。这些发现为我们揭示了古代温州人的海鲜饮食习惯,也展现了温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历史地位。

02

东海大黄鱼的历史变迁

在众多海鲜中,大黄鱼在温州乃至整个东海区域都占据着特殊地位。考古发现显示,早在宋代,大黄鱼就是温州人餐桌上的常见食材。这一点在朔门古港遗址出土的大量鱼骨遗存中得到了印证。

历史上的大黄鱼曾是中国海洋“四大渔业”之首。据记载,其捕捞产量在1974年达到峰值19.71万吨。然而,过度捕捞导致大黄鱼资源急剧衰退,2016年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

面对野生资源的枯竭,人工养殖成为大黄鱼产业发展的新方向。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大黄鱼人工繁育技术取得突破。到2021年,全国大黄鱼养殖产量已达25.42万吨,成为海水养殖鱼类中规模最大的产业。

03

温州人的大黄鱼情结

在温州,大黄鱼不仅仅是一种食材,更是一种文化符号。酒炖黄鱼是温州最具代表性的非遗美食之一,这道菜以其独特的烹饪方法和鲜美的口感,成为温州人宴席上的必备佳肴。

温州人对大黄鱼的偏爱,体现了这座城市与海洋的深厚联系。从朔门古港遗址的考古发现,到现代渔业的蓬勃发展,大黄鱼见证了温州海鲜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它不仅是温州人餐桌上的美味,更是这座城市 maritime history 的生动注脚。

朔门古港遗址的发现,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代温州的 maritime prosperity。而大黄鱼的故事,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过度索取终将导致资源枯竭,只有可持续发展才能长存。温州人对大黄鱼的情感,正是对这种和谐关系的最好诠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