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糖丸爷爷顾方舟:人民科学家的传奇人生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09:4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糖丸爷爷顾方舟:人民科学家的传奇人生

1955年的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中国多个城市陷入恐慌。在江苏南通,1680人感染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466人死亡。这种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可导致发热、四肢疼痛,严重时引起肌肉萎缩甚至死亡。在那个年代,脊髓灰质炎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难题,而中国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位年轻的病毒学家临危受命,开始了他与脊髓灰质炎长达数十年的战斗。他就是顾方舟,被誉为“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

01

从医之路:从上海到苏联

顾方舟1926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父亲因病去世后,母亲独自抚养四个孩子成人,这段经历让顾方舟深刻理解到疾病对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影响。1944年,顾方舟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选择投身公共卫生事业,而非成为一名临床医生。这一决定源于他对更大范围守护人民健康的渴望。

1951年,顾方舟被选派至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深造。在苏联期间,他师从著名病毒学家,并以《日本脑炎的发病机理和免疫机理》为题完成博士论文,于1955年获得医学副博士学位。

02

研发之路:从液体疫苗到糖丸

1955年,小儿麻痹症在江苏南通流行开来,随后迅速蔓延到多个城市。1957年,顾方舟临危受命,开始进行脊髓灰质炎研究工作。当时国际上有死疫苗和活疫苗两种疫苗,死疫苗安全但价格昂贵。顾方舟顶着巨大压力,决定推行活疫苗。

他以身作则推进实验,喝下了疫苗溶液,虽然顺利通过了观察期,但因为大人的免疫力高于孩子,这次实验并不能完全证明活疫苗的安全。于是,他瞒着妻子给不到一岁的儿子喂下了疫苗。在他的带领下,又有五六名同事在自家孩子身上做起了实验。

为了迅速大批量生产疫苗,顾方舟带领团队,不远千里奔赴云南昆明西郊,从一个山洞起家,建立起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作为我国脊灰疫苗生产基地。当时条件艰苦,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进行疫苗研究。

1960年,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的途中路过昆明,特地来到研究所,在询问起疫苗时得到了顾方舟信心满满的答复:“如果疫苗生产出来,能够给全国7岁以下孩子吃的话,我们就可以把这个病都消灭掉。”

1960年,新中国第一批脊髓灰质炎疫苗诞生。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液体疫苗不易保存,运输困难。顾方舟突发奇想,将疫苗制成糖丸形式,既解决了储存运输难题,又让孩子们更易接受。这一创新不仅解决了疫苗的保存和运输难题,还让孩子们在甜蜜中完成了疫苗接种,大大提高了疫苗的接种率和普及率。

03

成果与荣誉:从疫情肆虐到无脊灰国家

随着疫苗的普及和接种率的提高,中国逐渐摆脱了脊髓灰质炎的困扰。这一成就的背后,离不开顾方舟和团队多年的努力和付出。1994年中国最后一例本土脊髓灰质炎被消灭。2000年,经世卫组织确认,中国成为无脊灰的国家。这时的顾方舟已经74岁,和脊灰战斗了整整40年。

顾方舟的贡献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认可。他先后当选英国皇家内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艺术文学学院院士等,并荣获“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等殊荣。光明日报评价他:“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战斗中,是中国组织培养口服活疫苗的开拓者之一。”感动中国组委会则称他为“一座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的劫难。

面对赞誉和荣誉,顾方舟总是谦逊地说:“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他的这种谦逊和低调,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敬仰,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投身于公共卫生事业。

2019年1月2日,顾方舟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他的离世让人们深感惋惜和悲痛,但他的精神和贡献却永远铭刻在了人们的心中。他用一颗小小的糖丸,护佑了几代中国儿童的健康成长,成为了亿万孩子心中的“糖丸爷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