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管职务侵占,审计如何应对?
企业高管职务侵占,审计如何应对?
企业高管职务侵占一直是企业管理中的顽疾,不仅会造成企业财产损失,还会损害企业声誉,影响员工士气。据统计,舞弊行为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约占全年总收入的5%,而职务侵占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因此,如何有效识别和防范高管职务侵占,成为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职务侵占的主要手法
要有效应对职务侵占,首先需要了解其主要手法。根据相关案例分析,常见的职务侵占手法包括:
利用决策权转移业务:高管利用职务便利,将公司业务转移给自己或关联公司经营,从中获取非法利益。
截取公司业务机会:高管利用掌握的公司信息,私下与客户达成交易,将本应属于公司的业务机会据为己有。
虚构交易侵占资金:通过虚构供应商、虚开发票等方式,套取公司资金。
关联交易输送利益:与关联方进行不正当交易,以高于市场价采购或低于市场价销售,从中牟利。
内部审计的主要方法
针对上述职务侵占手法,企业内部审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 头脑风暴法
通过组织审计人员和相关部门人员进行集体讨论,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这种方法能够集思广益,发现平时容易忽视的问题。
- 分析方法
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识别异常交易。例如,通过对比同类交易的价格差异、分析供应商和客户的交易模式等,发现潜在的舞弊迹象。
- 检查法
对公司的凭证、账簿、合同等原始资料进行详细审查,核实交易的真实性。特别要注意大额交易、频繁交易以及与关联方的交易。
- 巧问法
通过与员工、供应商、客户等进行访谈,获取相关信息。在访谈过程中要注意提问技巧,善于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发现线索。
- 换位思考法
从嫌疑人的角度思考可能的侵占方式,有助于发现隐藏的舞弊行为。例如,考虑高管可能利用哪些职务便利,哪些环节最容易出现漏洞。
- 盘点法
定期对公司的固定资产、库存等进行实物盘点,核对账实是否相符。这有助于及时发现财产损失,追踪其原因。
案例分析
某制造企业发现成本异常升高,通过内部审计发现以下问题:
通过分析法发现,某供应商的采购价格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通过检查法发现,该供应商是一家由公司采购经理控股的公司。
通过巧问法了解到,该采购经理经常与该供应商私下接触。
最终通过盘点法发现,实际入库的原材料数量远低于采购记录。
审计方法的局限性与改进方向
尽管上述审计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证据收集难度大:舞弊行为往往具有隐蔽性,证据容易被销毁或篡改。
调查成本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专业能力要求高: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财务、法律、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为了提高审计效果,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建立系统反舞弊机制:包括制定反舞弊政策、建立举报渠道、定期开展反舞弊培训等。
加强内部控制:完善授权审批制度,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加强信息系统安全。
培养专业团队:建立一支具备财务、法律、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知识的审计团队。
注重时效性和保密性:一旦发现舞弊线索,要迅速展开调查,并严格保密,防止证据被销毁。
企业高管职务侵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企业建立系统的反舞弊机制,运用多种审计方法,才能有效防范和打击这种行为。同时,企业还需要不断优化内部控制,培养专业团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