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从“土特产”到“金名片”的蝶变之路
新会陈皮:从“土特产”到“金名片”的蝶变之路
新会陈皮,这味被誉为“一两陈皮一两金”的珍贵中药材,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全球。2023年,广东江门新会区的陈皮全产业链总产值已突破230亿元,开发出六大类100多种产品,带动就业人数超7万人。在新会海关的全力支持下,这味传统中药材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海关护航,出口增速超50%
走进新会陈皮村,阵阵柑皮香味扑鼻而来。在这里,每一片陈皮都有其独特的“身份证”。这个二维码背后,凝聚着新会海关的智慧与汗水。
“我们与新会海关建立了新会陈皮溯源体系,海关对新会柑从检验、采摘到最后入库全流程节点进行指导。通过这个二维码,客户可以查询到这箱陈皮的‘身份’信息,包括产区、采摘时间、圈枝还是嫁接、大红还是二红等详细信息,最重要的是还能看到陈皮的检测报告。”新会陈皮村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供应链总监吴秀文介绍道。
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更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据统计,2024年1-11月,新会陈皮及其制品出口货值同比增长56.9%。新会海关通过建立全链条管理模式,实现了“提前申报”“预约通关”等便利措施,助力产品快速走向国际市场。
地理标志保护,擦亮“新会陈皮”金字招牌
新会陈皮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近年来,“农药超标”“异地皮冒充新会皮”等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品牌形象。为解决这一难题,新会区积极构建地理标志保护体系。
2024年12月,江门市新会区地理标志特色镇建设正式启动。活动中,5家企业获得新会区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站牌匾,7家企业获得地理标志驿站牌匾。值得一提的是,新会陈皮还获得了江门首张“湾区认证”证书,这标志着新会陈皮正式成为粤港澳三地认可的高端品质产品。
“湾区认证”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粤港澳有关部门指导下,开展的高端品质自愿性认证活动。获得该认证的新会陈皮,不仅赢得了粤港澳三地消费者的信任,更为产品推广和销售开辟了新路径。
产业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新会陈皮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目前,新会区已形成集柑橘种苗繁育、果品生产、陈皮深加工与开发利用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在产品创新方面,陈皮白茶、陈皮花生、陈皮咖啡等新产品层出不穷,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中国建设银行新会支行、江门农村商业银行分别与多家陈皮企业签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授信意向协议,为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同时,新会区还与《南方都市报》签订质量推广合作框架,借助媒体力量提升品牌影响力。
展望未来:从“土特产”到“金名片”
在新会海关的全力护航下,新会陈皮正从一个地方特产变成一张闪亮的国际名片。据统计,新会区现有种植户逾9800户,陈皮产业商事主体约3000家。2023年,新会陈皮带动柑农直接收益超15.6亿元,社会收入超2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超2.2万元。
“我们将当好新会陈皮‘出圈’的护航者,以服务之‘优’促发展之‘质’,以产业之‘兴’助民生之‘旺’,务实推动新会陈皮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新会海关关长刘向东表示。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新会陈皮产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这味承载着700多年历史的中药材,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