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前夕唱响《小白杨》,阎维文师生致敬戍边英雄
八一前夕唱响《小白杨》,阎维文师生致敬戍边英雄
《小白杨》这首歌曲已经传唱了40年,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精神的象征。在八一建军节前夕,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阎维文与他的学生们走进小白杨哨所,重温这首经典歌曲背后的故事,向边防军人献上诚挚的敬意和深切的祝福。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
守望着北疆”
……
7月30日
时值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
歌曲《小白杨》
在小白杨哨所响起
今年
是《小白杨》唱响40周年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阎维文
与他的学生们走进
《小白杨》的发源地——
小白杨哨所
向边防军人献上
诚挚的敬意和深切的祝福
1984年8月1日
阎维文
在“八一”建军节晚会上
首次演唱《小白杨》
并因此一举成名
这首歌红遍大江南北
小白杨也成了戍边军人的象征
你知道吗?
《小白杨》背后的原型之一——
孙龙珍
是咱们泰州人
今年6月10日
是她英勇就义55周年纪念日
“边疆的妈妈”
生命永远定格在29岁
1940年,孙龙珍出生在海陵区城西街道引东社区一个贫农家庭。1959年,新婚不久的她,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毅然踏上了西去的列车……
那时候的中哈边境不算太平,总会有一些时不时的小摩擦。1969年6月10日傍晚,在对抗入侵巴尔鲁克山西部地区的斗争中,身怀六甲的孙龙珍不幸中弹牺牲,子弹打中了她的腹部,也打中她腹中还没来及出生的孩子。孙龙珍英勇就义,生命永远定格在29岁。
同年8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授予孙龙珍“革命烈士”称号,在美丽的巴尔鲁克山脚下为她立了纪念碑,“边疆的妈妈”,被一茬茬的边防战士铭记。
小白杨哨所
成为边关将士的精神家园
1974年,新疆军区在中哈边境线附近设立了塔斯提边防哨所,哨所的位置与孙龙珍烈士墓相距不远。
哨所一名锡伯族战士程富胜回家探亲,与家人提到了孙龙珍的事迹,其母感动落泪。临行时,把自家培育的10株白杨树苗交到儿子手中,再三叮嘱:“你要像孙龙珍和其他先辈一样,在部队好好干。一定要种活这些树苗,让白杨树陪伴你们守卫好祖国的边防……”
边境条件艰苦,唯有离哨所最近的那棵小白杨活了下来,在战士们的精心呵护下一天天茁壮成长。
1983年夏天,诗人、词作家梁上泉来新疆边防部队采风,小白杨的故事点燃了他的创作灵感和激情,谱写了歌曲《小白杨》。
塔斯提哨所被称为小白杨哨所,小白杨成为戍边军人的象征,小白杨哨所则成了边关将士的精神家园。
如今
昔日那棵小白杨
已高达30多米
孙龙珍烈士出生地——
海陵区城西街道引东社区
也栽种了几十棵小白杨
纪念她
这些小白杨
引种自小白杨哨所那棵白杨树
是那棵白杨树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