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建议收藏!2025,博士后都可以申请哪些基金项目?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22:4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建议收藏!2025,博士后都可以申请哪些基金项目?

在高校,有一群人30岁上下,他们整天忙于科研工作,但被问起身份,他们常常略显尴尬,因为既不是学生也不是教师。这群人就是“博士后”,原本是“青年教师预备役”或“高校科研生力军”,他们却自称是“学术临时工”,只因博士后在站时间仅有2-3年。谈及为何选择做博士后工作,大多博士后的心声是,如今高校编制极为有限,想破解“非升即走”的困境,能选的恐怕就只有“先做博后再争取长聘教职”这个路线,用一阵子去搏一个一辈子的机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文:博士后或是高校教师未来标配

作为最具潜力的青年科研人才储备军,博士后的规模逐年扩大。截至2023年6月,我国累计招收博士后约34万人,已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352个。如今,博士后“出站”标准也水涨船高,通常需要够硬的“成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是为了资助经费还是为了“名号”,基金项目资助对现在每一位即将入站或在站的博士后都至关重要。

博士后都可以申请哪些基金项目、科研资助?TA们的难度、含金量又有何不同?如何排兵布阵才能更有效地“出站”拿offer?接下来,学者将整理近年来政策与最新信息,为各位博后、准博后送上独家秘籍。

博士后常见基金项目

分类
主管单位
项目名称
申报时间
公示时间
申报人群
国家级
国自然基金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自然“青基”)
3月1日-3月20日
8月下旬
年龄不超过:男35周岁、女40周岁
国家级
社科工作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4月25日-5月19日
10月中旬
年龄不超过:男35周岁、女40周岁
国家级
中国科协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8月30日-11月13日
12月上旬
一般不超过32周岁
国家级
全国博管办的“国家资助计划”
国家资助A档/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新计划")
2月20日-3月20日
5月下旬
拟进站、新进站博士后,获博士学位3年以内的全日制博士(应届优先);在职博士后不可申
国家级
全国博管办的“国家资助计划”
国家资助B、C档
2月20日-3月28日
5月下旬
全职博士后且人事关系在学校;在职博士后不可申
国家级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特别资助
3月1日-3月31日
6月中旬
所有博士后
国家级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面上资助
3月1日-3月31日
6月中旬、11月中旬
所有博士后
国家级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面上资助
8月1日-8月31日
国家级
全国博管办的一系列“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
香江学者计划
3月1日-4月30日
/
所有博士后
国家级
全国博管办的一系列“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
澳门青年学者计划
3月1日-4月30日
/
所有博士后
国家级
全国博管办的一系列“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
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
5月20日-6月30日
/
所有博士后
国家级
全国博管办+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博士后科研业绩评估考核资助
出站前(一般应为获资助18个月至资助期满时)
/
自2023年起获得国资计划(A、B、C类)的博士后
国家级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博士后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
4月1日-5月31日
/
在站2年以上或出站5年内的博士后
地方或高校级
各省市、高校的相关部门
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
3月1日-4月1日
依据各省市、高校具体时间
人事关系在省内、市内单位,拟进站、新进站的博士后
地方或高校级
各省市、高校的相关部门
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
8月3日-9月13日
地方或高校级
各省市、高校的相关部门
浙江省博士后择优资助
5月6日-6月30日
地方或高校级
各省市、高校的相关部门
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项目
1月15日-3月10日
地方或高校级
各省市、高校的相关部门
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项目
9月1日-10月10日
地方或高校级
各省市、高校的相关部门
清华大学“水木学者”计划
6月、12月
国际级
国外资助机构
欧洲玛丽·居里行动
4月、9月
次年4月
/
国际级
国外资助机构
德国“洪堡学者”博士后奖学金
随时
/
/
国际级
国外资助机构
日本学术振兴会博士后项目
4月、8月
/
/

注:以上为学者自制,若有遗漏,欢迎联系补充

国家级基金



地方或高校级基金

国际基金

未雨绸缪,谋定而后动!

对目前博士后能申请的所有项目类型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后,学者认为仅有基本认识还不够,最关键的是如何排兵布阵。

正如文章开篇所讲,博士后的经历更像是用一阵子去搏一个一辈子的机会,本质上是赌一把:学术成长的速度能否跑赢长聘教职的标准提高的速度。这段时间,倘若能有效利用时间,揽获多个项目,一方面是经济条件上足够宽裕,更重要的是科研经验与成果上能够积攒更多成果,助力“上岸”。那么,**有限时间里,申请路径如何安排,才能更有效地帮助获得职位?

学者建议,“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切都要未雨绸缪。用“上桌打牌”来打个比方:对于即将博士毕业更倾向于做博士后的博士来说,选好博士后站点很重要,很大概率决定了往后能摸到什么牌;对于新进入站的博士后来说,要提前规划好出站的大致去向,好知道往后摸到牌后都有什么打法;而对于已在站的博士后,早早规划清楚去向需要多方探寻目标高校或科研单位的信息,以便将手里的牌选择最合适的打法拿下牌局。

谋定而后动。大多博士后都会同步申请多个项目,分散风险,提高资助概率。而要提醒的是,一定要对自己和目标院校们的要求有清晰的定位。一方面,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一位博士后几乎无法申遍所有项目,且部分同层次项目是互斥的(可以同时申请但不能同时获批);另一方面,不同高校院系和科研单位,对博士后各个项目的“认可度”不同。所以定位清楚再制定方案,按照时间线、含金量分配自己的准备时间与精力。比如,博士后研究人员每站可获得一次面上资助,同时可获得特别资助、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两者任意一项,且只可获得一次。第二站博士后申请博后基金没有特殊要求,第一站时获得博士后基金资助的情况不计入第二站。

有人问,为了省时省力,可以重复使用一个本子(申请书)的内容吗?要学者说,的确是个“高效”的办法,但对于“成功获批”可能并不有效。尽管学者们在每个本子中展示的已有科研成果和未来的一些研究计划都是差不多的。但不同项目有不同的侧重方向,仍然需要根据专业最新的动态和项目的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本子的细节,比如说代表成果的排序、项目的亮点与所申请项目层级的匹配度、自己本子方向与同专业其他学者的区分度等等。无论如何,运气的部分我们掌控不了,但可以掌控在本子上的用心程度。

其次,再说说不同院校对项目含金量的“认可”。有人疑惑:“费了老大劲申请到的资助,院校为什么不认?”不同的地区、高校学院单位,对于博士后不同项目的“认可度”的确是有不同标准的。拿“博士后面上vs国资计划BC类”来说,哪个含金量大?有的单位认为面上含金量高,相当于省部级课题,而国资计划中仅A类才算“人才计划”,BC类更算是人才补助;有的单位却认为,国资计划B类也有较高含金量,毕竟,其中一部分是A类没够上自动降为B类的,获得此类资助的博士后人才同样显示出了很高的潜力,将其视为“人才计划”,并且有学院文件明确规定国资计划B类可以作为“出站”要求之一。当然,还有高校单位,两个都不认,只认“青基”,只有“青基”才是国家级项目

最后,博士后的终极担心:出身“土博”做了国内博士后,获批项目资助就能真的留下吗?实际上,获批项目对“留在高校”到底有多大助力,的确没人能拍着胸脯保证和回答。不少博士后反馈,博士后比读博更累、做了博后不自信了、做博士后的每天都像在倒计时,只想着为什么还拿不到博后基金,每天都在为出站考核焦虑……学者想要提醒的是,平行时空下,没有背景、没有资源而凭着一份执念在各自领域苦苦摸索的青年学者还有很多很多,与其站在原地给自己画“学术临时工”的圈圈,不如多发声、多交流,和“科研共同体”一起勇敢地一步步争取,早日用成果争取“不被定义”的话语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