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工程:江苏打造生态保护修复新典范
中国山水工程:江苏打造生态保护修复新典范
2022年6月,江苏南水北调东线湖网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期间第二批“中国山水工程”。这是江苏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实践,也是全国生态保护修复的典范。
一体化保护修复的江苏方案
江苏南水北调东线湖网地区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聚焦区域内突出的生态问题,系统部署了湿地保护修复、水生态治理、国土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智慧监管五大类共25个子项目。工程以保障水质安全为核心目标,通过建立省市县三级统筹协调机制,确保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统筹推进。
显著成效:78万亩生态修复的绿色答卷
截至目前,该工程已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面积超78万亩,40%的项目已经完工,总体进度超过86%。具体成效包括:
- 完成圩区清退8.4万亩、湿地修复5.4万亩
- 实施土地综合整治4.7万亩、水环境治理2.6万亩
- 完成矿山生态修复0.7万亩,修复河道岸堤1330公里
- 南水北调东线水质稳定在地表水质Ⅲ类标准以上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江苏实践
工程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物种栖息地0.5万亩,设置生态监测点31个,建成5个重要生态源地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目前已累计记录到陆生生物166种,其中包括:
- 鸟类18目51科162种
- 哺乳动物4种
-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1种(东方白鹳)
-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18种
同时,工程完成林地提质改造3.3万亩、新增林地0.4万亩、新增耕地1003亩、新增草地523亩,预计生态系统年固碳能力可增加2万余吨。
典范案例:从邵伯湖到虎丘山
邵伯湖西湿地生态修复项目作为湖网地区湿地生态修复的典型,入选首批“中国山水工程”13个典型案例。该项目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治理,有效改善了湿地生态环境,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良好栖息地。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虎丘山文化景观保护项目在2024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非中东地区奖评选中荣获文化与传统类荣誉奖。该项目通过构建“内紧外松”的三层保护架构,科学应对城市极端气候与节假日瞬时客流冲击,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环境提升的双赢。
打造国家山水工程江苏示范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副处长张泳江表示,江苏将进一步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扎实推进南水北调东线湖网地区国家山水工程建设,统筹实施9个省级山水示范工程建设,有力保障“一江清水向北送”,夯实美丽江苏生态本底。
江苏的实践证明,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治理,可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江苏经验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