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家揭秘:心跳加速的五大元凶与最新研究进展
医学专家揭秘:心跳加速的五大元凶与最新研究进展
心跳加速,医学上称为心动过速,是指心率超过每分钟100次。这一现象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生理反应、情绪波动、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心律失常等。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医学专家解读:心跳加速的五大元凶
根据权威医学机构Mayo Clinic的资料,心动过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窦性心动过速:通常由运动或应激引起,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其他类型的心动过速则可能与心脏电生理异常有关。
心房颤动(AFib):这是最常见的心动过速类型,特征是心房发出紊乱、不规则的电信号,导致心跳加快。房颤可能是暂时性的,也可能持续存在。
心房扑动:与房颤类似,但心跳更为规律。发作可能自行消退,患者也可能在其他时间出现房颤。
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心脏下腔室(心室)的心律不齐,可能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持续时间超过几秒钟的发作可能危及生命。
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指起源于心室上方的心律不齐,特点是心跳突然加快又突然停止。
除了心脏本身的电生理异常,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心动过速,包括发热、过度饮酒、咖啡因摄入过多、高血压或低血压、电解质失衡、某些药物的副作用、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吸烟或使用违禁药物等。
临床案例:心跳加速的突发性与自救方法
30多岁的小周在吃香蕉时,突然感到心跳加速,仿佛“心都要跳出来了”。正当他准备拨打“120”时,症状又突然消失了。这种突发性的心跳加速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典型表现。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特点是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心跳加速会“突然发作、突然终止”,持续时间从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并伴有心慌、气短、头昏、恐惧、乏力、心前区压迫感或窒息感,甚至发生晕厥等症状。
在发作时,可以尝试刺激迷走神经的自救方法,比如屏气法。具体做法是深吸一口气,然后最大限度地憋气,再用力呼气。或者深呼一口气,然后最大限度地憋气,再用力吸气。这种方法简单、危险性小、效果好。
如果上述方法尝试1-2次后仍不能使心动过速终止,应及时到医院采用食道电生理超速抑制的方法终止室上速发作。
最新研究进展:非接触式心脏监测技术的突破
在心血管疾病监测领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彦教授团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利用毫米波雷达技术,首次发现并利用心脏机械活动谐波中的“拍频效应”,成功克服了由呼吸运动引起的大数量级干扰,实现了高精度的非接触人体心脏活动监测。
这一技术突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包括6222名参与者的大规模医院场景和长达21个夜晚的日常生活场景中,系统取得了26.1毫秒和34.1毫秒的中位误差,充分验证了其医学应用价值。被测者不需要佩戴电极也不需要去除衣物,以无感的方式完成长期持续的心脏活动监测,展现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这一研究突破为毫米波雷达在心脏活动监测领域的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与长期监测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