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千年古镇里的“窑火人生”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01:3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千年古镇里的“窑火人生”

神垕古镇,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是中国钧瓷文化发祥地,因千年窑火不熄而被誉为“活着的古镇”。这里曾是北宋御用钧瓷所在地,拥有七十二座古窑,被誉为“中国钧瓷之都”。


钧瓷开窑 神垕镇政府供图


钧瓷葫芦瓶 于鑫 摄影

“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这是明清时期关于神垕古镇流传的民谣。晨光下,经过近20个小时的釉烧后,一件件钧瓷仿佛有了生命,从白泥“变成”彩瓷,诉说着千年古镇里的“窑火人生”。

古语有云:“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路两边的栏杆上装饰的是钧瓷,墙壁上也铺满了钧瓷的碎片,时刻宣示着它“中国钧瓷之都”的名号。在这条状如一只巨大蝎子的神垕老街里,街面店铺高低不一,路面用青石板铺就,道路两侧店铺林立,古民居依地势而建,炮楼、古民居、庙宇鳞次栉比。

神垕镇的很多村民以烧制钧瓷为生,老街上的店铺几乎都是瓷器作坊。瓷器样式繁多,大大小小,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有昂贵的精品,也有廉价的日用品,五块到十块不等,造型别致,小花瓶小摆件,看着就心生欢喜。

钧瓷烧造不易,窑变难控,独特的烧制技艺使得瓷器的花纹变化多样,直至出窑前,任何人都不知道它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在悠扬的礼乐声中,几位穿戴着宋代衣帽的钧瓷大师、鉴窑官和主持人登场。仪式重现了宋代钧瓷匠人开窑的全过程,钧瓷大师、鉴窑官和主持人面对窑炉,手持高香,朗声高诵。随后主持人请宾客中德高望重之人剪彩开窑门,观窑鉴窑。

窑门开启之后,打开装有钧瓷的匣钵,从中取出的钧瓷摸上去还是温热的。每出一件,钧瓷大师和鉴窑官都进行甄别鉴定,如遇有瑕疵的钧瓷便当场砸碎。这也是台下游客最心疼的时刻,有些瑕疵肉眼也很难分辨,但行规如此,必须遵守。

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化,造就了群山叠翠、云霞雾霭、飞云流水、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其观赏乐趣令人遐思无穷。

不过,最令人欣赏的还是钧瓷永恒的“鸡血红”。它的背后,隐藏着一段凄美的故事。位于神垕老街的伯灵翁庙是神垕“钧都”、“瓷镇”的重要标志,里边供奉着的“火神”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听神垕人讲,从前,有一个烧窑的老汉,领着他的几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没日没夜地为皇家烧制钧瓷,可他费尽心机,也无法烧出皇上理想中的“鸡血红”瓷器。老人的女儿嫣红不愿看到父亲心力交瘁、辛苦发愁的样子,在窑火烧得正旺,钧瓷在火里产出窑变之时纵身跃入火中。只听得窑内传出“噼里啪啦”的声响,火势迅速变旺。而老人强忍悲痛,熄火后慌忙打开窑门。却是再也看不见女儿的身影,只有展现在他眼前,满窑流光溢彩的“鸡血红”!

神垕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女儿,为她塑了一尊石像,并神圣地称之为“神女”,也就是今天的“火神”。

千百年来,神垕人秉承着祖先留下的手艺,把钧瓷推向了全国,甚至走向了世界。更令人惊喜的是,有越来越多年轻的后生们加入到钧瓷的传承中,钧瓷的样式也越来越五花八门,人们看到了钧瓷版的黑神话悟空,还有钧瓷版的河南博物院藏品绿釉陶立狗……期待下次来神垕,再体验一场别样的“窑火人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