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牙人:比房产中介更古老的“销售经理”
古代牙人:比房产中介更古老的“销售经理”
牙人?听着怪吓人的,别误会,这可不是拿着钳子给人拔牙的主
要说这牙人是干啥的,得先从"三姑六婆"这个成语聊起。这成语里的三姑还算好理解,尼姑道姑算命的都明白。但六婆里头那个"牙婆"可就有意思了 - 不是给人看牙的大婶,而是古代版本的房产中介、职业介绍所。
古代这个工作男的叫"牙人",女的叫"牙婆",他们的"办公室"就叫"牙行"。你说这名字起得也是奇葩,查了查还真有典故:一说是因为牙人最早是帮人看马,验马得看牙口,就叫牙人了;另一说是写错字写出来的,本来是"互市"的"互",写快了成了"牙"。
这行当可以说是应运而生。从人类开始有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到手工业出现,再到专职做买卖的商人登场,市面上的生意越做越大。大宗交易需要一个懂行的人来牵线搭桥,于是牙人就应运而生了。
在古代,这可是个体面活。西汉时期,人家还有个高大上的名字叫"驵侩"。晋朝的时候,牙人还得穿一黑一白两只鞋上班,表示公平公正不偏不倚。
到了唐朝,那位搅得天下大乱的安禄山,人家早年也是个牙人 - 还是个精通六国语言的国际贸易牙人。
明清时期简直是牙人的黄金时代。生意好到什么程度?明朝崇祯年间光收牙人的税就占了朝廷税收的六分之一。
清朝时候直隶省(现在的河北)一个省就有一万多个注册牙人。扬州更夸张,据说光牙人就不下万人。
这行当赚钱确实不少,俗话说"早上没饭吃,晚上有马骑"。不少达官贵人看着眼馋,连皇亲国戚都想来分一杯羹。读书人也有弃文从商改行当牙人的,还振振有词说这跟太公望卖饭是一个道理。
牙行的业务可细分了。光是丝绸生意,就分京庄、广庄、经庄、划庄好几种。有专门跑大宗商品的大牙行,也有小打小闹的小牙人,背个秤杆子在街上转悠就开张了。
不过好景不长,鸦片战争之后洋人来了,带来了新式的"买办"。这些给洋人跑买卖的"现代牙人",把传统牙行都挤垮了。到了民国,牙人们也与时俱进,摇身一变成了股票经纪人、期货经纪人。
说到底,不管叫牙人还是叫经纪人,帮人牵线搭桥、撮合生意的角色从古至今都少不了。只不过现在我们不用穿一黑一白两只鞋去上班了,改穿皮鞋西装,改叫销售经理、客户总监了。
这么一想,那些成天催着我们买房、投资、办信用卡的业务员,说不定就是古代牙人的"嫡系传人"。只是现在的牙人们不用帮人看马的牙口了,改成看房子的格局、基金的走势了。
有趣的是,虽然现在的经纪人们不再叫牙人了,但那股子热情劲儿倒是一脉相承:见了客户比见了亲爹还亲,跑业务的本事比古代牙人有过之而无不及。看来这个行当,从古至今都需要一把子忽悠的本事和一颗热情的心。
不过话说回来,这行当确实功不可没。没有这些牙人、经纪人,买卖双方的成本肯定高得多。不管是古代的丝绸瓷器,还是现代的股票房产,都需要这么一群人来搭桥牵线。
所以下次再遇到各路"牙人",也别嫌烦,人家这也算是延续了一个古老而光荣的职业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