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从传统习俗到现代农业
春分时节:从传统习俗到现代农业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3月20日16点57分,太阳到达黄经0度,2025年的春分如约而至。作为春季的第四个节气,春分不仅意味着昼夜平分,更是一年中农业生产的关键时刻。从古至今,春分时节都是农民们最忙碌的时候,他们用汗水浇灌希望,期待着秋天的丰收。
从“春祈”到“亲耕”:春分时节的传统农事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句流传已久的九九歌,生动描绘了春分时节的农忙景象。在古代,春分不仅是自然节气的分界点,更是农事活动的重要时间节点。古人讲究“春祈秋报”,即在春耕时祈祷风调雨顺,秋收时祈盼五谷丰登。据民俗学者王来华介绍,清代甚至有皇帝亲自到北京正阳门外的先农坛,换上“亲耕服”下地播种的仪式。
在民间,“送春牛”是春分时节的重要习俗。人们将印有农历节气的红纸或黄纸,配上耕田劳作的图案,挨家挨户送出去,并说些与春耕有关的吉祥话,祈求耕田顺利、五谷丰登。这些传统习俗,寄托了人们对丰收的渴望和对土地的敬畏。
从“春汤”到“春菜”:春分时节的饮食文化
“春汤”是春分时节特有的饮食习俗。以前,“春菜”特指一种野苋菜,也叫“春碧蒿”。人们将采回的春菜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如今,品春菜的选择范围更广泛了,可以是荠菜、芦笋、香椿、春笋等时令蔬菜,人们一口“鲜”一口“嫩”地,把春天通通吃进肚子里。
从“竖蛋”到“踏青”:春分时节的民俗活动
春分时节,民间还有“竖蛋”的传统。相传在春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很多人家会举行立蛋比赛,以此庆祝春天的来临。此外,放风筝和踏青赏花也是春分时节的重要活动。此时天气温暖舒适,百花渐放,非常适合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享受暖阳。
从传统到现代:春分时节的农业变革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农业技术正在改变春分时节的农事活动。在广西贵港,时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工厂化育秧比传统人工育秧成本更低、质量更好,时间还缩短了7-10天。在河北衡水,500余万亩冬小麦已进入返青期,有关部门通过农机深松作业、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保障春耕生产顺利展开。
据统计,2024年全国早稻已育秧32.6%,已栽插3.2%,北方春小麦已开始播种。预计4月上旬东北开始中稻育秧、“五一”前后玉米大豆大面积播种。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要努力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7亿亩以上,集成组装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重点推广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补助水平。
结语:春分时节的希望与期待
春分时节,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春耕图。从传统的“春祈”、“送春牛”到现代的工厂化育秧、农机作业,变的是生产方式,不变的是人们对丰收的期待。正如诗人所说:“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在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期待秋天的丰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