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华坪女高:一所没有“门槛”的学校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35:3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华坪女高:一所没有“门槛”的学校

又是一年开学季,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简称“华坪女高”)迎来了2024级新生。在操场上,青春的誓言声声响起:“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段誓词,由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推广,字字铿锵,激励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01

一所没有“门槛”的学校

华坪女高坐落在云南丽江华坪县城边的一个小山包上,学校的大门并不阔气,教学楼的墙面也已有些斑驳。这所学校其貌不扬,历史也不算长,但却有着令人动容的故事。

2008年9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华坪女高正式开学,首届共招收100名女生。从建校第一天起,张桂梅校长便定下规矩:学费、住宿费等全免,只收取少量伙食费。对贫困家庭的女孩,即使基础差、中考分数没过线,也全部招进来。截至2024年8月,华坪女高已招录17届学生,大多数都来自丽江各县区的贫困家庭。这个没有“门槛”的学校,点亮了大山里女孩们的梦想与希望。

02

一所很“拼”的学校

“快一点,再快一点!”“跑起来,都跑起来!”“还有1分钟,还有30秒……”这样的话,几乎每天都在华坪女高不断重复着。张桂梅校长总是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上课、吃饭、睡觉。在校园里,姑娘们几乎做什么事情都是跑着的,谁的动作慢了,张桂梅马上拿起小喇叭一顿催促。

曾经有从上海来的志愿者给张桂梅提意见,说学生们实在太苦了。但张桂梅有自己的道理:“我们不拿出这样拼的架势,孩子们怎么和外面条件好、基础好的孩子比?”在张桂梅校长的带领下,华坪女高全体师生奋力拼搏,硬生生地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2011年夏天,首届毕业生一炮打响,这些进校时几乎都是“线下生”的姑娘们,高考百分之百上线,还有几名学生考上了一本。此后的13年里,华坪女高本科上线率、一本上线率稳居丽江市前茅。

03

一所没有毕业典礼的学校

每年高考,华坪女高的送考都特别有“仪式感”。一大早,贴有“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高考接送车”的“专车”驶进校园,统一接考生们赶赴考场。低年级的学生会为学姐们加油打气,女孩们在教学楼前整齐排开,挥舞着手中的红扇,喊着“高三,加油!”考试结束,师生们统一乘车返回学校,一路上会一起唱响《红梅赞》《万疆》等歌曲。

然而,仪式感满满的送考其实也是送别。华坪女高是一所没有毕业典礼的学校,一旦最后一科考完回到女高,高三的学生们就必须即刻收拾东西离校回家。张桂梅校长则会“躲”起来,独自消化离别的情绪。她说:“我们历来都没有告别仪式,不想孩子们悲伤地离开学校,我不要她们这些眼泪,我要的是她们信心满怀,走向另外一个目标,祖国哪里需要,就上哪里去。”

04

一所“青春接力”的学校

从华坪女高走出的大山女孩,有不少选择去了条件艰苦的地区。2020年9月,张桂梅接到两名学生的电话,她们告诉张桂梅,自己要去西藏当兵了。张桂梅问:“你们想好了吗?西藏条件很艰苦。”学生回答:“我们想好了,我们不怕苦。”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有人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当老师,有人成为警察,有人成为医生……她们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张桂梅的精神,完成着一场场“青春接力”。

05

面对质疑:清北不是唯一标准

最近,有网友质疑华坪女高的教育模式,因为学校至今没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对此,张桂梅回应道:“我们不以考上清北作为唯一目标,我们更看重的是改变这些女孩的命运,让她们有机会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确实,华坪女高收的基本都是农村的孩子,基础较差,能考上大学已经非常了不起。而且学校采用的应试教育模式,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恰恰是帮助这些基础薄弱的孩子们实现梦想的有效途径。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清北一百多年了,何曾培养出一个张桂梅先生?”

华坪女高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于此。它让我们看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希望的传递。张桂梅校长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一个有情怀、有牺牲精神的教育者,可以改变多少孩子的命运。如果所有的教育人都能像张桂梅校长学习,那中国的教育一定会更好。如果所有的女孩子都能理解张校长的良苦用心,那比上清北更有教育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张校长的精神将源远流长,值得每一代教育人学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