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里夹带诈骗传单,警方教你识破四大骗局
快递里夹带诈骗传单,警方教你识破四大骗局
近期,浙江杭州警方破获一起通过快递传播诈骗信息的案件,犯罪分子在快递包装内夹带涉诈传单,诱导受害人参与刷单类诈骗。随着春节临近,人们容易放松警惕,不法分子趁机实施诈骗。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快递诈骗手段,并提供防范建议。
最近的快递诈骗案例
2024年12月25日,杭州桐庐县公安局分水派出所在日常排查走访中了解到,近期有群众在快递包装内收到涉诈传单。经调查,警方发现该批团伙由多人组成,他们根据“上家”要求,非法获取快递客户信息,并将湿纸巾与涉诈传单一起打包成快递。之后再寄给“上家”,由“上家”以撒网方式寄往全国各地。这些传单声称扫码可领取礼品,实则诱导受害人参与刷单类诈骗。
12月30日,确认该团伙成员身份后,分水派出所联合刑事侦查大队共计出动20余名警力,对事先排查出的两个犯罪窝点进行了突击抓捕,成功抓获6名犯罪嫌疑人,同时扣押了已贴好面单的快递包裹2万余件、已打印好客户信息的快递面单8000余件、涉诈传单20余箱以及面单打印机两台。目前,桐庐公安已依法对这6名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快递诈骗的常见手法
- 刷单返利类诈骗
刷单返利类诈骗仍是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一种诈骗类型,主要以招募兼职刷单、网络色情诱导刷单等复合型诈骗居多。诈骗分子在骗取受害人信任后,以“充值越多、返利越多”诱骗受害人做任务,再以“连单”“卡单”等借口诱骗受害人不断转账。
典型案例:2023年3月,江苏徐州男子曹某被人拉入一微信群,发现群内有人发红包就抢了几个红包。随后,群里有人发链接诱导其下载APP,声称进入高级群可获取更大收益。加入所谓高级群后,曹某发现群内成员都在发收款到账截图,便在群管理员诱导下开始刷单。曹某连续做完多单任务领取佣金后,全部提现至银行卡中,正当其想继续做任务赚钱时,群管理员称其将做的任务是组合单,必须完成4单才能提现。曹某按照要求陆续加大投入后,群管理员以“操作失误”“账号被冻结”等为借口,诱骗其向指定账户累计转账42万元。因返现迟迟不到账,曹某遂发现被骗。
-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
诈骗分子主要通过网络平台、短信等渠道发布推广股票、外汇、期货、虚拟货币等投资理财信息,吸引目标人群加入群聊,通过聊天交流投资经验、拉入内部“投资”群聊、听取“投资专家”“导师”直播课等多种方式获取受害人信任。在此基础上,诈骗分子打着有内幕消息、掌握漏洞、回报丰厚的幌子,诱导受害人在特定虚假网站、APP小额投资获利,随后诱导其不断加大投入。当受害人投入大量资金后,诈骗分子往往编造各种理由拒绝提现,而是让其继续追加投资直至充值钱款全部被骗。
典型案例:2023年3月,安徽阜阳女子张某在某相亲网站上认识李某后,确定为男女朋友关系。李某自称是外汇投资机构工作人员,有内部投资数据,因自己不方便操作,便让张某帮其在投资平台登录账号进行投资。在李某诱导下,张某多次投资均获得了盈利。随后,李某以为2人未来生活打物质基础为由,诱骗张某在平台自行注册账号投资赚钱。张某按照要求,多次向指定银行卡转账100余万元,并在李某指导下持续投资盈利。这时,该平台客服称张某利用内部信息违规操作涉嫌套利,账户已被冻结,需缴纳罚金,否则将没收账户资金。张某因担心收益无法提现,经与李某商量,决定按照客服要求缴纳40余万“罚金”。张某缴纳“罚金”后账户仍然无法登录提现,遂意识到被骗。
- 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诈骗分子在微信群、朋友圈、网购平台或其他网站发布低价打折、海外代购、0元购物等虚假广告,以及提供代写论文、私家侦探、跟踪定位等特殊服务的广告。在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诈骗分子便诱导其通过微信、QQ或其他社交软件添加好友进行商议,进而以私下交易可节约手续费或更方便为由,要求私下转账。受害人付款后,诈骗分子再以缴纳关税、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为由,诱骗其继续转账汇款,最后将其拉黑。
典型案例:2024年4月,四川攀枝花女子王某在浏览网站时发现一家售卖测绘仪器的公司,各方面都符合自己需求,遂通过对方预留的联系方式与客服人员取得联系,客服称私下交易可以节省四分之一的费用。王某信以为真,与之签订所谓的“购买合同”。王某预付定金1.3万余元后,对方却迟迟不肯发货并称还需缴纳手续费、仓储费等费用,遂意识到被骗。
-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受害人购物信息后,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快递客服,谎称受害人网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快递丢失需要理赔或因商品违规被下架需重新激活店铺等,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并通过共享屏幕或下载APP等方式逃避正规平台监管,从而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此类诈骗的受骗人群多为电商平台的网购消费者或店铺经营者。
典型案例:2023年10月,四川宜宾女子张某接到一个自称是“物流客服”的陌生来电,称因张某快递丢失需要进行理赔。张某随即查看某购物APP,发现一件商品未更新物流情况,便信以为真,添加了客服微信。随后“客服”发给张某一个链接,要求下载某聊天APP和银行APP,进行“理赔”操作。张某根据要求操作后,“客服”称其操作错误账户被冻结,需在银行APP里输入“代码”解冻,而这实际上是诈骗分子诱骗张某进行转账操作。张某收到银行转账短信后发现异常,遂发现被骗。
如何防范快递诈骗
保持警惕:收到突如其来的快递首先应当要保持警惕,尤其是快递内装有小礼品、小卡片的,千万不要扫描其附带的二维码,以免泄露个人隐私。
核实信息:如果收到自称是电商平台或快递客服的电话,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电话或短信。
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向陌生人透露个人银行信息、验证码等敏感信息,不要随意下载不明来源的APP。
安全交易:在网购时选择正规平台进行交易,不要轻易相信私下交易的承诺,避免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进行转账。
及时报警:如果发现被骗,要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并保存好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
提高防范意识:天上不会掉馅饼,来路不明的优惠福利很可能是骗子的诈骗引流手段!遇到这类快递,千万不要签收。
警方打击行动
近年来,公安部聚焦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组织开展“云剑”“断卡”“断流”“拔钉”和打击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一系列打击行动,统筹推进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据统计,2023年,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的平均年龄为37岁,18岁至40岁的占比62.1%,41岁至65岁的占比33.1%,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购物服务、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虚假征信等10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8.4%,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是发案量最大和造成损失最多的诈骗类型,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的个案损失金额最大,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发案量明显上升,已位居第三位。
警方提醒:刷单诈骗万变不离其宗,无非就是“尝甜头和放长线”,所谓“双联单”“组合式刷单”赢取高收益等刷单新花样,都只是噱头,是诈骗分子为骗取更多资金而设下的圈套,一旦轻信最将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