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血浆站监管升级,智慧化转型保障血液安全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46:4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血浆站监管升级,智慧化转型保障血液安全

2024年5月,英国政府就一起震惊全国的医疗丑闻正式道歉。这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血液污染事件,导致约3万名患者感染肝炎和艾滋病,其中3000人已经死亡。这一惨痛教训再次敲响了血液安全的警钟。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血液制品的安全监管。2024年6月,国家药监局发布《血液制品生产智慧监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标志着我国血液制品监管迈入新阶段。

01

监管升级:智慧化转型是关键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动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建立覆盖原料血浆入库、生产、检验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具体包括:

  • 加强血浆接收环节信息化管理
  • 加强血液制品生产环节信息化管理
  • 加强血液制品检验环节信息化管理
  • 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合规性与安全性

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率先实施阶段(2024年6月—12月)、持续推进阶段(2025年1月—12月)、总体完成阶段(2026年1月—12月)。目标是通过三年行动,基本实现全部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生产、检验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02

当前监管:严格但存挑战

我国对血液制品的监管体系较为严格,涉及多个环节:

  • 采集:单采血浆站需取得《单采血浆许可证》,只能由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设置
  • 生产:必须达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实施检疫期制度
  • 批签发:每批产品上市前需经指定机构审核、检验
  • 经营:需获得《药品经营许可证》,不得网络销售
  • 进出口:禁止出口原料血浆,限制进口

然而,监管体系仍面临挑战。2024年3月,一名19岁少年疑似因多次献浆去世,引发社会关注。这起事件推动了《血液制品生产检验电子化记录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的发布,进一步细化了监管要求。

03

未来趋势:智慧监管成发展方向

《血液制品生产检验电子化记录技术指南(试行)》的出台,体现了智慧监管的发展方向。指南提出:

  • 对关键岗位、关键操作实施可视化视频监控
  • 采用电子签名确保记录真实性
  • 鼓励使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效率
  • 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和质量审计体系

这些措施将有效提升监管效能,保障血液制品安全。

04

结语:多方共治守护血液安全

血液制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政府应不断完善监管体系,企业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公众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只有形成多方共治的局面,才能真正守护好血液安全这一生命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