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珊瑚桉:澳洲特有树种的经济价值与科学种植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37:1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珊瑚桉:澳洲特有树种的经济价值与科学种植

珊瑚桉(学名:Eucalyptus torquata Luehm.)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树高可达12米。树皮粗糙,坚硬。小枝在髓中具明显的深色油腺。幼叶总是具叶柄,互生,披针形,长4.5-12厘米,宽1.2-2.5厘米;叶片披针形至镰刀形,长8-11.5厘米,宽1.3-2厘米,基部逐渐变细至叶柄,边缘全缘,先端尖。花序腋生,不分枝,下垂,花序梗长1.3-4厘米,花蕾7个,具长纤细花梗,长0.8-2.5厘米。成熟的花蕾圆柱形。花朵粉红色和乳白色。蒴果下垂,有长花梗,花梗长1-2厘米,圆柱形,基部有棱,长1-1.6厘米,宽0.9-1.2厘米。种子褐色至微黑色,长1.8-3毫米,卵圆形或扁卵形,背面蜂窝状,有中等深至浅的凹坑,种脐腹面。


珊瑚桉

植物学史

该种是Luehm.于1897年首次发表于《Victorian Naturalist 13: 147》,模式标本由WA Macpherson从Coolgardie附近收集。属名Eucalyptus来源于拉丁语eu(意思是好)和calyptos(意思是覆盖),指的是花蕾周围的覆盖物;种名torquata源自拉丁语torquatus,意思用项链或项圈装饰,指花蕾和果实基部的罗纹。

形态特征

  • 自然形态

树高可达12米。树皮粗糙,坚硬,深灰色至微黑色,短裂至近乎棋盘状,在大部分或全部树干上,分枝光滑,深灰色至黑色的各种深浅不一。小枝在髓中具明显的深色油腺。幼苗生长(灌木或田间幼苗至50厘米高):茎的横截面圆形;幼叶总是具叶柄,互生,披针形,长4.5-12厘米,宽1.2-2.5厘米,无光泽,灰绿色。成叶互生,叶柄长1.5-2.7厘米;叶片披针形至镰刀形,长8-11.5厘米,宽1.3-2厘米,基部逐渐变细至叶柄,边缘全缘,先端尖,同色,无光泽,灰绿色至蓝绿色,侧脉锐角或更宽中脉,网状密至极密,边缘内脉相当接近边缘,油腺众多,交叉。

花序腋生,不分枝,下垂,花序梗长1.3-4厘米,花蕾7个,具长纤细花梗,长0.8-2.5厘米。成熟的花蕾圆柱形,但基部膨大和有棱纹到托杯和花托(长1.8-3厘米,宽0.7-1.2厘米),有疤痕,具弯曲喙的帽状体(长0.8-2厘米),雄蕊内折,花药长圆形至楔形形,背部着生,纵裂开裂,花柱长而直,柱头钝至渐细,子房4或5,胎座各具4纵行胚珠。花朵粉红色和乳白色。蒴果下垂,有长花梗,花梗长1-2厘米,圆柱形,基部有棱,长1-1.6厘米,宽0.9-1.2厘米,花盘垂直下降,果瓣4或5,封闭。种子褐色至微黑色,长1.8-3毫米,卵圆形或扁卵形,背面蜂窝状,有中等深至浅的凹坑,种脐腹面。

  • 培育的幼苗

肾形子叶;茎横截面圆形;叶总是具叶柄,对生3或4节然后互生,披针形,长4.5-9.5厘米,宽1.2-2.5厘米,无光泽,绿色。

产地生境

原产于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中南部)。生长在石质壤土或粘土和红沙上。原产地属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海拔高达300米。降雨主要发生在冬季或偶尔的风暴,年平均降雨量在200-300毫米范围内,严重旱季长达8个月。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38℃;最冷月平均最低气温为2-5℃,一般一年最多有11次霜冻。喜光,适宜生长在各种排水良好、低到中等肥力的中性土壤中。

生长习性

该物种会长出木质块茎,在幼苗基部附近开始发育。它拥有嵌入的营养芽,该物种在树冠被破坏后再生(例如火灾)。该物种没有采取落叶习性并继续生长,直到天气太冷而无法继续生长。这使它们更容易受到突然寒流的伤害。如果温度波动更加缓慢,例如在林地中,该物种就有机会停止生长并进入休眠状态,从而使它们更耐寒。

繁殖方法

冬末至早春在阳光充足的温室内播种。来自高海拔的物种在2℃时会经历6-8周的冷分层。一旦第二组种子叶子长出,就可以将幼苗放入单独的盆中,如果留得比这更长,可能不利于移盆。在初夏的时候把其种到固定位置,在第一个冬天给它们一些越冬保护,使它们免受寒冷。种子也可以在初夏播种,在次年春末将幼树种植在最终位置,种子有很长的生存力。

栽培技术

珊瑚桉在中国种植应严格按照《桉树丰产林经营技术规程》《桉树中大径材培育技术规程》等多项行业标准要求执行。其中,明确要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要预留一定的野生动物、鸟类迁徙走廊,保留林地边缘的乡土树种和利用河流水系作为保护性走廊和珍稀濒危动物、植物及其栖息地。造林面积大于1000公顷,应保留2-3%面积的次生林或灌丛、草地作为生物小区,“非桉”树种应大于造林面积的20%。山顶、山脊、集水区(含水源库区)和沟壑两旁应保留原生植被。在江河、溪流、湿地、冲积沟、农耕地、省级以上交通要道和乡村居民区周边,以及受保护的廊道等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段,应保留10米以上的缓冲带(区)。同时,要求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禁止以“烧荒”清理林地,提倡“测土测叶”科学配方,平衡施肥。

主要价值

花是蜜蜂丰富的花蜜来源。可以从叶子中提取精油作商用,有报道称新鲜叶子含有约3.6%(干重)的精油,主要成分包括1,8-桉树脑、蒎烯、桉叶油醇、托奎酮。深褐色的木材坚硬而致密,主要用作薪材。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9年 ver 3.1)——无危(LC)。

生态问题

经过科学论证,桉树“有毒”的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桉树人工林是否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主要取决于经营者采取的种植方式和经营管理水平。各国长期实践证明,桉树无毒无害。尽管桉树速生快长,吸水吸肥力强,但不是所谓的“抽水机”、“抽肥机”、“绿色沙漠”。

虽然桉树具有生长快、产材多、经济效益好、固碳能力强等优点,但由于一些地方大面积发展桉树纯林,未能做到科学培育,导致产生了一系列生态问题。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区域布局不合理。有的地方未严格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在纬度过高、海拔过高、坡度过陡的区域种植桉树,导致桉树生长不良或受灾严重。

  2. 造林地选择不正确。有的在江河源头、重要水库、自然保护区、城市功能区等生态重要区域连片种植短轮伐期桉树速丰林,对水土保持等产生不利影响。有的在交通干线两旁连片种植桉树纯林,林相单调,影响景观。

  3. 培育模式不科学。以短轮伐期经营模式为主,3-5年即采伐利用。只种植生长量较高的单一品种。有的采取炼山整地、全垦整地,过量施化肥、除草剂导致地力快速衰退。

但客观来看,这些问题不是桉树树种自身的问题,而是培育措施不科学引起的。通过合理布局、科学培育,完全可以将种植桉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本文主要参考:百度百科-珊瑚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