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子柒携非遗作品回归,再掀传统文化热潮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48:2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子柒携非遗作品回归,再掀传统文化热潮

2024年11月12日,一个熟悉的名字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李子柒。这位曾以"东方美学"惊艳世界的短视频博主,在停更1200多天后,携非遗主题视频强势回归,首部作品发布5小时全平台播放量便破亿,再次点燃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01

从"漆"到"柒":非遗文化的匠心传承

李子柒的回归之作以中国传统漆器制作为主题,这并非偶然。在停更期间,她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此次选择漆器作为回归作品,既是对个人IP的延续,也是对非遗文化的致敬。

在视频中,李子柒以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了漆器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从漆树采漆到漆器打磨,再到最后的上色,每个步骤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她将这幅雕漆隐花的漆器作品命名为"紫气东来",寓意吉祥如意,也暗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敬意。

这种对非遗文化的传承,早在停更前就已开始。2018年,李子柒曾前往温州瑞安东源村学习木活字印刷术。这门需要在1.1厘米见方的小木块上反刻文字的技艺,如今村里只有不到100人在从事,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李子柒在三个月的学习中,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甚至更晚,都泡在工作室里,最终掌握了八成的活字印刷技艺。这段经历不仅为她赢得了3.4万条评论和24.3万个赞,更重要的是,她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到了这门濒危的非遗技艺。

02

为什么是李子柒?

在李子柒停更的三年间,无数博主试图复制她的成功,"乡土风"内容在短视频平台上一度盛行。然而,李子柒之所以难以被替代,关键在于她对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和独特表达。

李子柒的视频不仅仅是简单的田园生活记录,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无论是酿酒、熬红糖、做糕点,还是造纸、蜀绣、制墨,每个视频都展现了她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为了拍摄《兰州牛肉面》,她专门前往兰州拜师学艺一个月;拍摄《盐》时,她亲自到自贡体验产盐的每一道工序;拍摄《蜀绣》时,她特意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学习。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是她作品的灵魂所在。

03

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李子柒的回归,不仅仅是一个网红的复出,更是一个文化符号的重现。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渴望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李子柒的视频,正是这种渴望的投射。

她镜头下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田园牧歌。那里有缠绕的蛛网、陈旧的砧板、打结的绳子,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经过她的精心设计,成为了人们心中童年和老家该有的样子。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不仅唤起了人们的乡愁,更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心灵的栖息地。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在快节奏的时代,很难对网红真情实感,但好的视频总能让我想到上网的初衷,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李子柒的作品,正是这样一种"好的视频"。它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心灵的栖息地。

04

结语:文化传承的接力棒

李子柒的回归,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化符号的力量。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像李子柒这样的文化传承者,用他们的匠心和热爱,为我们守护那些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2024年7月,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照片称在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偶遇了李子柒。该帖下方,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官方账号评论称"期待李子柒和蜀锦上线"。这或许预示着,未来我们还将看到更多李子柒与非遗文化结合的作品。

李子柒的回归,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她这样的文化传承者,用他们的匠心和热爱,为我们守护那些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