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广西巴马:林长制下的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31:3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广西巴马:林长制下的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近年来通过全面推深做实林长制,实现了生态受保护、林业增效益、百姓得实惠的目标。全县累计实施造林绿化面积8.7286万亩,管护森林21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1.6%,并荣获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生态保护荣誉。

01

林长制的实施与创新

巴马瑶族自治县建立了完善的林长制组织体系,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县级总林长,下设乡(镇)级林长和村级林长,形成县、乡、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通过“林长+河长+田长”三长融合机制,将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和安全工作融入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实行精准化精细化管理。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巴马创新性地推行“一巡三查”工作机制,即定期巡查与专项检查、日常督查、绩效考核相结合。同时,全面推广“一图一网一平台”监管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水平。2024年,各级林长累计巡林21640人次,发现整改问题94个,发出工作提示(督办)函6份。

02

生态保护的显著成效

在林长制的推动下,巴马瑶族自治县的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4年,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到71.6%,位居广西前列。同时,巴马还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广西森林县城”等称号。

在具体实践中,巴马实施了多项生态保护措施。例如,建立林业、自然资源、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协作机制,加强道路、矿山、湿地、重要水源地等重点区域的生态保护修复。落实34.18万亩集体公益林、2.26万亩国有林和0.26万亩天然商品林的管护责任,签订管护合同,兑现涉林惠民惠农资金659万余元。选聘826名生态护林员,加强巡护打卡,上线打卡率排名全市前列。

03

林下经济与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

巴马瑶族自治县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生态旅游,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林下经济方面,巴马推进林油、林禽、林菌、林药、林产调料等模式协同发展。2024年,完成培育改良核桃基地0.1万亩、笋用竹林0.1万亩,培育提升林草中药材规范化基地1.1万亩,新建木耳种植基地0.1万亩。在大茅坪镇红垭村、天马山镇安家坝村启动建设林下种植黄精、茯苓、淫羊藿等林药示范基地2个。

在森林生态旅游方面,巴马依托“世界长寿之乡”的品牌优势,开发了“森林+温泉疗养”“森林+静心修养”“森林+深度睡眠”等特色康养产品。建成天马山森林康养基地健康管理中心1个,并与卫健、医保等部门合作,提升服务品质。同时,巴马还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和民族风情旅游,打造了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等革命历史景点,以及瑶族民俗文化体验项目。

04

长寿文化与生态保护的相互促进

巴马瑶族自治县的长寿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研究表明,巴马的长寿现象与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这里的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3万个,是普通城市的数倍,被誉为“天然氧吧”。此外,盘阳河的优质水源和丰富的矿物质也是居民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

巴马的长寿文化进一步促进了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当地政府和居民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长寿的基础,因此更加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同时,长寿文化也成为了巴马生态旅游的重要卖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养生度假,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05

巴马经验的启示

巴马瑶族自治县在林长制下的生态保护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首先,完善的组织体系和创新的工作机制是关键。巴马通过建立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和“一巡三查”工作机制,确保了森林资源保护责任的落实。其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必须相辅相成。巴马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生态旅游,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最后,文化与生态的良性互动也是重要一环。巴马的长寿文化不仅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巴马瑶族自治县在林长制下的生态保护实践,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带动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供了生动的实践范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