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为何“喜静喜阳”?揭秘甲鱼独特生活习性
中华鳖为何“喜静喜阳”?揭秘甲鱼独特生活习性
中华鳖,又称甲鱼,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龟鳖类动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文化地位。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品,还被广泛用于药用和食用。中华鳖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其甲壳和内脏在传统中医中也有着广泛的用途。
栖息习性
中华鳖是卵生水陆两栖爬行冷血动物,用肺呼吸。能在陆地上爬行、攀登,也能在水中自由游泳。但以水体生活为主,在安静、清洁、阳光充足的水岸边活动较频繁,有时上岸但不能离水源太远。常生活于江河、湖沼、池塘、水库等水流平缓、鱼虾繁生的淡水水域,也常出没于大山溪中。中华鳖为变温动物,其生活规律和外界温度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民间谚语形容鳖的活动是“春天发水走上滩,夏日炎炎柳荫栖,秋天凉了入水底,冬季严寒钻泥潭”。
“三喜三怕”
喜静怕惊:中华鳖很胆小,听觉灵敏,对周围环境的声响反应灵敏,只要周围稍有动静,中华鳖即可迅速潜入水底淤泥中,多在傍晚时分出穴活动,在夜间环境安静之后活动频繁,常爬到离岸不远的稻田、菜园中或山地上寻找食物,黎明前再原路返回穴中潜伏起来。“瓮中捉鳖”或“瓮中之鳖”就是指的利用鳖的这习性,将缸埋于水边地下,
缸口平于地面成一陷阱,鳖觅食爬行时跌入缸内被捕获。喜阳怕风:在晴暖无风天气,特别是中午太阳光线强烈时,常趴在向阳的岸边或露出水面的岩石上晒太阳(俗称晒背),夏天,通常每天要晒2~3个小时。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体表的致病菌,促进受伤体表的愈合,通过晒背提高体温,促进食物消化。
喜洁怕脏:中华鳖喜欢栖息于水质清洁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水域。
变温、冬眠
中华鳖是典型的变温动物,对周围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体温与环境温度差异不超过0.51.0℃。适宜生活的水温是2035℃,最适为27~33℃,人工控温养鳖的最佳温度是30℃。当水温降至20℃以下时,其采食量逐渐减少,降至15℃时就完全停食,再降到12℃时则潜人泥沙中开始冬眠(一般为10月至翌年4月),冬眠期长达半年之久,因此,在自然条件下养鳖,生长缓慢,一般一年只长100克左右。4℃是中华鳖的临界低温,38℃是其临界高温。
肺呼吸、残忍好斗
- 肺呼吸:中华鳖无鳃,出水爬行用肺呼吸,有鼻孔、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完善的呼吸系统。肺大而多泡,海绵状,对水中生活十分适应,正常情况下,鳖每隔3~5分钟将吻端鼻孔和头上方突出的眼部露出水面呼吸一次空气,并对外界观察,隐蔽性很强。
鳖的咽壁粘膜上也布满了用于在水中气体交换的毛细血管,随着水流从口中的吞吐的同时,也进行着水中气体交换。所以,鳖在冬眠期潜栖水底泥沙中,只把嘴尖和管状鼻孔伸到贴近水底的泥沙表面,即可吸收水中的溶氧以维持冬眠期低微的生命活动。由于鳖具有以上特殊器官,所以它能较长时间潜栖水底。在温暖季节,每到气压低的阴雨天,鳖也纷纷游到水面呼吸,有时全身露出水面。尤其在阴云密布、大雨滂沱、江河涨水、惊涛拍岸时,常有几十公斤的老鳖探颈张望。
- 残忍好斗:中华鳖性情凶猛,喜食活饵,常主动攻击其他水生动物,即使是同类,也会发生争斗,尤其是繁殖季节,雄性中华鳖之间常常为了争夺配偶而发生激烈的打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