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寺下院,东庐山“观音寺”(上)
鸡鸣寺下院,东庐山“观音寺”(上)
东庐山观音寺,位于南京市溧水区,百里秦淮河的源头,风光秀美,景色宜人。观音寺历史悠久,早在南朝梁武帝大通二年(公元528年),鸿鹤法师在此初设道场,元代始建观音庵,之后历经兴衰。2000年起,鸡鸣寺主持莲花法师受邀复建观音寺,成为鸡鸣寺下院。新建观音寺背倚东庐山,面临中山湖,风水极佳。寺院建筑规模宏大,是溧水佛教圣地,吸引无数的信众前来朝拜。
东庐山观音寺,位于南京市溧水区,百里秦淮河的源头,风光秀美,景色宜人。观音寺历史悠久,早在南朝梁武帝大通二年(公元528年),鸿鹤法师在此初设道场,元代始建观音庵,之后历经兴衰。2000年起,鸡鸣寺主持莲花法师受邀复建观音寺,成为鸡鸣寺下院。新建观音寺背倚东庐山,面临中山湖,风水极佳。寺院建筑规模宏大,是溧水佛教圣地,吸引无数的信众前来朝拜。
观音寺主轴线的前端既无牌坊,也无照壁,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巨大的莲花亭,净土佛国,寓意深刻,造型充满了现代气息。亭后方的入寺山门书有“东庐胜境”,一条藤蔓长廊充满诗情画意,行走其上,如浴春风。
长廊的尽头有一座宝鼎,熟悉的感觉如同老友相逢,与鸡鸣寺天王殿后的宝鼎一样,细看会发现,上面还刻着“古鸡鸣寺”三个字,诉说着两座寺院深厚的渊源。宝鼎后面就是观音洞,暂时还没有开放,但那神秘的气息让人心驰神往,期待着未来的相遇。
绕过观音洞,眼前出现一尊观音菩萨像,左手持净瓶,右手抬起结法印,赤足踏在莲台上。金身法相光彩夺目,祥瑞之光普照四方。菩萨神情肃穆,俯瞰过往的信众,面如芙蓉春风暖,悲心似海度群生。
观音菩萨背后,是独具匠心的净瓶广场,与众不同,别有一番韵味。广场上既没有壮观的佛像,也没有高耸的宝塔,而是在中央泉池旁侧,有只祥云缠绕的佛手高举净瓶,瓶口倾斜向下,指向泉池中心的石雕宝瓶。池外四周布满莲花瓣,宛若高深的阵法,为广场增添了神秘感。
俯瞰整个广场,宛如一朵莲花,绽放于大地,莲心就是泉池。净瓶中的水不断流入石雕宝瓶,最后汇入池内,如同甘露普降,去燥除晦,滋润万物。
领略了泉池的风光,漫步四周的莲瓣中,仔细观看,发现原来莲瓣内都刻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字体各异,风格不同,犹如一幅幅画卷,展现着历代文人骚客、高僧大德的墨宝。
净瓶广场后方是普门长廊,汇集了民间流传的各式观音菩萨雕像,栩栩如生,引人驻足。观世音菩萨慈悲为怀,,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而普门长廊中有五十三种民间流传的应化圣象,不是常规的三十二应化。
拜过普门长廊,拾阶而上,就来到观音阁。整个院落位于高耸的台基上,回眸可见来时的风景,居高俯瞰,别有风情。迎面的殿宇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四周有回廊环绕,檐下还悬挂着红灯笼,漫步其中,喜庆吉祥。
站在殿宇前,极目远眺,开阔的视野令人心旷神怡。转身入殿,迎面供奉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金身法相,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正面为禅定像,胸前双手结合掌印,背后的大手持有弓、箭、铃各种法器。背光硕大,熊熊的火焰布满周围,彰显着无边的法力。千手千眼寓意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给与众生无尽的希望。
拜过观音阁,继续前行就来到观音广场。整座广场为圆形,宛如一轮皎洁的明月静卧大地,两侧半圆形环廊,好像坚实的臂膀,环抱着广场,上覆黄色琉璃瓦,气派非凡。迎面是一座弧形的大照壁,气势磅礴,犹如一幅巨大的画卷展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