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繁荣与地球报告2024》:全球贫困现状与出路
《贫困、繁荣与地球报告2024》:全球贫困现状与出路
《贫困、繁荣与地球报告2024》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现实:尽管全球在减贫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仍有近一半人口(约44%)每天生活费不足6.85美元,近7亿人(占全球8.5%)生活在极端贫困中(每人每天生活费不足2.15美元)。更令人担忧的是,按照当前的减贫速度,要消除极端贫困可能需要30年以上的时间。
全球贫困的严峻现状
联合国最新发布的全球多维贫困指数报告显示,在覆盖的112个国家中,有11亿人生活在多维贫困中。这些贫困不仅体现在收入水平上,更表现在健康、教育和生活条件等多个方面。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地区是全球贫困最集中的地方,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几乎集中了所有受极端天气事件影响的人口。
贫困的根源:多重危机交织
贫困问题的根源是复杂的,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报告指出,经济增长缓慢是减贫的主要障碍。此外,冲突与战争也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因素。受冲突影响国家的贫困率几乎是未受冲突影响国家的三倍,全球约40%的贫困人口生活在经历战争、脆弱或和平指数较低的国家和地区。
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进一步加剧了贫困问题。全球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一生中可能会经历一次严重天气灾害并很难从中恢复。经济不平等和社会排斥也是导致贫困持续的重要原因。目前仍有17亿人(占全球人口的20%)生活在高度不平等的经济体中,主要集中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
报告提出的解决方案:多管齐下
面对严峻的贫困挑战,报告提出了多方面的解决方案。首先,加快经济增长是减贫的关键。低收入国家应优先考虑通过创造就业、培养人力资本、改善服务获取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来减少贫困。其次,改善教育和卫生条件对于打破贫困循环至关重要。此外,应对气候变化也是减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需要根据自身收入水平制定适合的方法,确定恰当的优先事项,同时妥善处理不同目标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取舍。
中国与巴西的减贫经验
中国和巴西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在减贫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国通过精准扶贫战略,成功帮助数亿人口摆脱贫困。巴西则通过实施“家庭补助金”计划和“巴西没有饥饿”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巴西的极端贫困人口数量比前一年减少40%,严重粮食不安全人口减少1720万。这些经验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面对全球贫困这一共同挑战,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即将召开的G20里约峰会将“社会包容与战胜饥饿”作为重要议题,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减贫问题的重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全球行动起来,终止贫困和社会不公,通过全球金融改革和实施《未来契约》支持发展中国家,帮助其为人民投资,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贫困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言,贫困虽然影响全球数亿人,但并非不可避免。通过政府的明智决策、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完全有能力消除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全人类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繁荣的未来。